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濰坊報道
3月26日,“濰柴動力上市20年改革創新發展成果學術研討會”在濰坊召開,此前一天的晚上,濰柴動力(000338.SZ,2338.HK)發布了2023年年報,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139.6億元,同比增長22.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1億元,同比增長83.8%,再創佳績。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2004年3月11日,濰柴動力在香港上市,成為中國內燃機行業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20年間,濰柴動力營業收入從2004年的62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140億元,增長33倍,累計實現收入1.87萬億元;歸母凈利潤從2004年的5.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90.1億元,增長16倍,累計創造歸母凈利潤936億元;總市值超過1400億元,較上市之初增長30倍,最高市值較上市之初增長超40倍。
濰柴動力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原因到底為何?
持續有效的改革
“濰柴當年也曾非常困難,具有傳統國有企業的一切弊端和包袱,經過這幾十年改革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國有企業改革一個非常成功的樣本。”國務院國資委原黨委副書記、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邵寧在研討會上表示,“我感覺濰柴成功的核心因素,一是持續有效的改革,二是企業家的作用。”
邵寧表示,濰柴走的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標準路徑,主要是三件事情。第一,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第二,分離消化各種負擔、非主業;第三,推進公眾公司改革。“大家基本上都是這樣走的,但是濰柴做得非常徹底,表現出非常強的執行力。”他說。
2023年年報顯示,濰柴動力成功構筑起了動力系統、商用車、農業裝備、智慧物流等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主要產品包括全系列發動機、變速箱、車橋、液壓產品、重型汽車、叉車、供應鏈解決方案、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農業裝備、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等,2023年僅發動機就銷售73.6萬臺,同比增長28%;銷售重卡11.6萬輛,同比增長45%;海外控股子公司德國凱傲集團實現收入114.3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叉車業務實現收入84.8億歐元,以德馬泰克為代表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業務實現收入30億歐元。
“濰柴從一個地處三線城市的地方國有企業,之所以成為我國乃至全球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和明星企業,之所以成為我國工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其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四點。”前海股權投資基金首席執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靳海濤表示。他曾主持了對1000多家企業的投資,其中260家在資本市場實現IPO上市。靳海濤認為,濰柴動力的成功在于企業建立并維護了混合所有制的企業制度,持續實施市場化、國際化運營,在于堅持走科技創新和企業生態創新的道路,在于有效利用資本市場面向全球成功開展了一系列產業并購活動。
“有一個以譚旭光為首的優秀經營團隊,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拼搏奮斗,我認為這是最關鍵的因素。”靳海濤說。
“四大發展邏輯”
“‘產品經營+資本運營’雙輪驅動,是濰柴動力做強做大的產業騰飛邏輯。”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在研討會上表示,產品經營是企業立身之本,沒有好的產品,一切都是零;資本運營是企業實現產業快速擴張,放大競爭優勢的有力武器。而“老老實實種好自己的‘田’,是濰柴動力屹立不倒的長期戰略邏輯”。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20年前,譚旭光就清醒地認識到,單一的發動機企業很難獨立生存。為此,他推動了一系列并購,從以10.2338億元一舉拿下湘火炬,平行整合濰柴動力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全球首創黃金動力總成一體化模式;到把法國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國凱傲和林德液壓、美國德馬泰克、PSI等11家全球高科技企業先后納入濰柴大家庭,補齊了我國在大缸徑高功率密度發動機、高端液壓、CVT動力總成、燃料電池等領域的技術短板;再到逆向整合陜汽重卡、雷沃農業裝備、雷沃工程機械等產業資源,構建起了全球絕無僅有的同心輻射產業生態圈,資本運作功不可沒。
難能可貴的是,濰柴動力所有的并購和擴張都堅持非主營業務不做、低附加值產品不做、重復性規模擴張不做的原則,最終將發動機做到了世界第一。
據年報披露,濰柴動力2023年度研發費用為80.45億元,2022年度也高達77.31億元。研發支出始終居高不下,對應的正是濰柴動力永爭第一的全球競爭邏輯——擁有別人拿不走的關鍵核心技術。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濰柴動力在2020年柴油機本體熱效率突破50.23%、2022年1月突破51.09%的基礎上,2022年11月發布本體熱效率52.28%柴油機,連續三次走在世界行業前列;建成國內唯一的內燃機與動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商用汽車動力系統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內燃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創新平臺,并不吝于給科研人員重獎。
科技成果也轉化為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據了解,濰柴動力重磅推出的全新一代H/T平臺系列產品,強勢領跑大馬力發動機市場。2023年年報顯示,濰柴動力500馬力以上6×4牽引車發動機市場占有率為35.9%,同比提升21.1個百分點;大馬力天然氣發動機供不應求,市占率達65%;M系列大缸徑高功率密度發動機在全球數據工程中心高端市場實現歷史性突破。
“大集團大協同,是濰柴動力價值倍增的鏈合共贏邏輯。”譚旭光表示,濰柴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一個戰略高度一致、資源高效協同、價值充分共享的“航母戰斗群”,構建起了濰柴動力系統、陜汽重卡、雷沃智慧農業、雷沃工程機械、德國凱傲智慧物流、意大利法拉帝游艇等業務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全球化的體系整合,釋放出了“1+1>N”的巨大協同效應。
濰柴動力在年報中透露,公司2024年預計銷售收入約2247億至2354億元人民幣,比2023年整體增長約5%—10%。譚旭光則表示,明天的濰柴,值得期待、值得追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