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持續加碼創新轉型的老牌藥企羅欣藥業(002793.SZ),正逐漸走出陣痛期。近日公布的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一季報顯示,羅欣藥業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3.64億元,其中,醫藥工業板塊收入20.74億元,同比增長超4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6.03%,大幅減虧;2024年一季度,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7%的同時,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9.37%,虧損額繼續縮小。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羅欣藥業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類產品毛利率2023年大幅提升,管理費用大幅下降,現金流也成功轉正,尤其在創新研發方面,替戈拉生片新增“十二指腸潰瘍”適應癥獲批上市,第三個適應癥聯合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上市申請已受理,鳥苷酸環化酶抑制劑普卡那肽片的Ⅲ期臨床已完成,給公司未來業績增長帶來更多空間。
主要產品毛利率大幅提升
年報數據顯示,羅欣藥業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3.6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4.11%;歸母凈利潤為-6.61億元,比去年同期減虧了46.03%。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羅欣藥業收入下滑,與公司2022年底剝離醫藥商業板塊子公司上藥羅欣(原現代物流)有關,此舉直接導致公司2023年醫藥商業收入同比下降87%。不過,在聚焦主業后,羅欣藥業醫藥工業板塊2023年(自產品)收入20.74億元,同比增長超43%;2024年一季度實現營收6.89億元,環比增長28.17%,顯示公司醫藥工業基本盤正穩步上升。
羅欣藥業表示,公司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主要系公司創新藥業務尚未能覆蓋其成本,根據會計政策對存貨及長期資產等計提了相應減值準備等。不過,公司向好的跡象也在逐漸顯現。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羅欣藥業正在持續減虧,2024年一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為-3666.16萬元,相比上年同期減虧5300多萬元,減虧比例近6成,讓投資者對公司業績轉正充滿期待。
與此同時,羅欣藥業產品毛利率等多個財務指標也讓人眼前一亮。據披露,羅欣藥業消化系統類產品2023年毛利率為64.84%,比上年增長18.41%;呼吸系統類產品毛利率47.50%,比上年增長159.38%;抗生素類產品毛利率也達到了32.67%。
2023年,羅欣藥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67億元,同比大增149.72%,現金流成功轉正。另外,羅欣藥業2023年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下降25.08%,融資規模由2022年末的35億降低至2023年的15億以下,財務費用同比下降46.74%。公司資產負債率也由2023年初的59.26%下降至年末的49.73%,且短期借款占有息負債比重大幅下降67.60%。
創新藥研發持續突破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作為連續17年蟬聯“中國化藥企業TOP100排行榜”、連續5年榮膺“中國創新力醫藥企業20強”的企業,羅欣藥業近年來持續深耕消化領域,不斷通過研發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
據介紹,羅欣藥業用于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創新藥替戈拉生片(商品名:泰欣贊®)2022年獲批,這是中國首款自研的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P-CAB),實現了從原料到制劑的自研自產,該產品是山東省首個化學1類創新藥,屬于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榮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2023年11月,替戈拉生片新增“十二指腸潰瘍”適應癥獲批上市,同時“與適當的抗菌療法聯用根除幽門螺桿菌”適應癥上市申請獲得受理。此外,針對功能性便秘的鳥苷酸環化酶抑制劑普卡那肽片的Ⅲ期臨床試驗已完成,達成主要療效終點。在研新藥注射用LX22001取得階段性進展,目前新藥研究申請(IND)已受理,擬開展多個適應癥的Ⅰ/Ⅱ/Ⅲ期臨床研究。
2023年,羅欣藥業多項仿制藥研發項目也取得重大進展,包括洛索洛芬鈉分散片通過一致性評價;新仿制藥利伐沙班片、鹽酸烏拉地爾注射液和鹽酸伐昔洛韋片獲批,其中鹽酸烏拉地爾注射液于2023年11月國家集采中標;舒巴坦鈉原料和泮托拉唑鈉原料獲批,實現了已上市原料藥品種質量的持續提升和已有制劑品種原料藥自產供應的成本效益提升。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羅欣藥業上市了150余個品種,300多個品規的產品,形成豐富且有競爭力的產品組合。而在加碼創新藥自研外,羅欣藥業也在積極推進創新產品的合作開發、成熟產品的授權引進、自有產品的海外布局。
今年3月,羅欣藥業與AI+BT微生態研發企業深圳未知君達成戰略合作,重磅布局腸道菌群移植(FMT)領域。深圳未知君將腸道菌群移植治療解決方案授權羅欣藥業,在雙方約定區域和渠道范圍內開展獨家商業化合作,共同加速FMT治療的商業化進程。
據悉,微生態領域正成為跨國制藥巨頭紛紛布局的領域,輝瑞、羅氏、強生等都已進入,而國內政府網站公開信息顯示,“菌群移植正成為生物醫藥領域新賽道,細分市場的全球規模約500億美元。”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羅欣藥業和深圳未知君的合作,有助于雙方共同挖掘這一廣闊的國內藍海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