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2024年,山東各市一季度經濟數據已經出爐,呈現出諸多亮點,為我們解讀山東經濟的發展路徑提供了新的視角。各市競相發展,為區域經濟注入了更多發力點。這種多點支撐的發展模式,增強了山東整個經濟的韌性。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濟發展在區域之間如果能更均衡一些,整體經濟的韌性和發展的穩健性就會有所提升。”
東營、棗莊、菏澤增速領跑
作為經濟強省的山東,本身強市林立,濟南、青島、煙臺是經濟發展的“三核驅動”,與此同時,其他很多城市同樣顯露光芒。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從山東16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看,東營、棗莊、菏澤增速位居前三位。
東營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達到957.2億元,同比增長7.1%。
東營的經濟發展中,工業的強勁增長功不可沒。該市一季度工業生產持續增長,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4.1個、1.2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二。
東營的工業發展得益于其強勁的支柱產業。該市重點行業發展勢頭良好,為整個工業提供了有力支撐,特別是醫藥制造業、石油加工業等行業增長迅猛,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29.4%,石油加工業增長12.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1.3%,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長10.4%,為東營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
以石油資源為依托,東營的民營企業培育出了自身的優勢產業。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到,東營近年來在集聚新動能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今年2月份,東營舉行2024年春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今年東營重點項目達774個,其中,“四新”經濟、數字經濟、“新三樣”等新興產業項目比重達56%。
除了東營以外,棗莊的增速也十分亮眼,一季度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棗莊在推進“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方面不斷取得突破。作為老工業基地,棗莊有著基礎工業的良好稟賦,與此同時,新興產業不斷涌現。
棗莊正在瞄準鋰電產業,致力于打造“中國北方鋰電之都”,高效推進鋰電產業建設,其在這一賽道的表現也十分可期。
“棗莊這兩年的發展態勢比較好。作為一個傳統的能源枯竭型城市,棗莊在傳統產業向新產業轉型的任務更加艱巨一些。但在經歷了轉型的陣痛期后,棗莊也迎來了一些新的發展契機。”董彥嶺提到。
菏澤一季度經濟表現同樣搶眼,9項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省前五位。該市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82億元,同比增長6.9%,居全省第三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8%,居全省第五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8%,居全省第二位;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長12.5%,居全省第三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5元,增長7.1%,居全省第一位。
一季度,菏澤全市制造業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1.7%、63.9%,分別高于全省3個和14.8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占比達15.9%,高于全省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四位。
我們可以看到,各市的發展模式和重點領域各不相同。有的地區依托資源稟賦進行特色產業的培育;有的地區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布局,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有的地區通過創新驅動,實現經濟跨越式增長。
這些不同的發展路徑,共同構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多元支撐點。
工業生產驅動明顯
梳理各項經濟數據,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和固定資產投資加力提速,是不少城市實現一季度經濟“開門紅”的兩大功臣。
近年來,不少城市都在強調“工業強市”,工業成為區域發展的強大支撐。
從各地官方披露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指標中,也能從側面觀察一下各城市工業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在工業增加值方面,濱州、東營、青島的增速均在10%以上,居于全省前列。
結合GDP來看,東營等城市的GDP增速在今年一季度也跑得比較快,可以看出工業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濱州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達720.53億元,同比增長6.7%。這一增長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制造業帶動突出。
一季度,濱州的工業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列全省第一位。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分別同比增長10.6%、12.3%、16.6%,合計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6個百分點。
濱州還在全力推動產業升級,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牽引,深化制造業延鏈補鏈強鏈。比如,該市加快產業轉型推動鋁產業向下游高端延伸,1-3月份全市鋁材完成產量同比增長24.1%。
濱州聚力推動高端鋁業、精細化工、智能紡織、食品加工、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高端化發展,全力打造5000億級的高端鋁業國家級集群,以及2000億級的精細化工、食品加工、智能紡織省級集群。
董彥嶺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這些年,我們開始辯證地看待傳統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在綠色低碳發展的背景下,并不是完全摒棄傳統產業,而是在現有工業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這些傳統工業的優勢再次得到了發揮。”
青島的工業增加值也呈現出較快增長態勢。制造業的強勁支撐是經濟保持高增長的關鍵因素,這在青島的經濟發展軌跡中同樣可見。
梳理青島的各項工業經濟數據,工業生產增勢良好,裝備制造業優勢突出。
今年一季度,青島工業生產增勢良好,成為經濟運行的亮點。一季度,青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比2023年加快4.2個百分點。
一季度,青島裝備制造業增長較快。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快于規模以上工業0.5個百分點。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5.2%、24.3%、12.8%和12.3%。
“裝備制造業生產持續向好,對規上工業的貢獻率達到51.3%。規上工業企業的個數在增加,同比增長4.6%。這反映出工業單體規模的擴大和質量的提升,也形成了對工業總體強勢發展的支撐。”青島市統計局分析。
經濟數據更大的價值在于觀察其背后所反映的地方發展規律和階段,發現城市所處的大致方位,以此為基礎來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和規劃。
每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路徑、歷程和特點,發展速度快慢也與其所處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
以更加綜合的視角來審視城市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和戰略定位,可以更好地應對城市發展的機遇。
區域經濟在多個發展引擎的推動下,也能夠實現更為持續的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