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今年以來,山東各地持續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布局新產業新賽道,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一季度山東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質量效益加快提升,新質生產力提速發展。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山東是科技大省,也是創新大省,人才規模大、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具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條件和堅實基礎。
去年,全省新增1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4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7家全國質量標桿,總數均居全國首位。新建6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88個“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有效提升企業研發機構覆蓋面。實施省級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202項,帶動產生新技術1929項、新產品2113項、新工藝1730項,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問題。“博強3060”風電安裝船成功交付,數字孿生科研試驗船“海豚1號”完成首航。山東省級科技創新發展基金連續兩年超過145億元,帶動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2.1%。工業母機、碳纖維等國產替代實現重大突破,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投入商運。
一季度,全省“四新”經濟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56.3%,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新產業加快發展,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7%,高于全部投資10.5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11.2%和10.4%,高于全部投資6.0、5.2個百分點。
在利華益集團維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5萬噸鋰電池電解液溶劑項目建設現場的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安裝調試生產設備,該項目預計今年6月投產。屆時,一條“丙烷—丙烯—環氧丙烷—鋰電池電解液溶劑”的全產業鏈即將貫通,成為國內電解液溶劑最完整的產業鏈條。
“項目以我們集團上游的環氧丙烷和二氧化碳尾氣為原料,采用行業前沿的碳酸酯專利技術,對二氧化碳尾氣進行回收精制和資源化利用,具有反應效率高、產品質量穩定、三廢少等優點,有助于推動降碳減排和綠色發展。”利華益維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魏玉東表示,企業將持續發展鋰電池電解液及配套新型添加劑、溶質鋰鹽產業,加速進入新能源領域,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據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孫海生介紹,山東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11條標志性產業鏈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聚焦11條標志性產業鏈的發展需求,遴選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近三年來,累計安排財政資金73.9億元,實施了449項省重大科技項目,解決了一批影響產業鏈安全、制約產業鏈升級的關鍵技術問題,有力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比如,濟南二機床研發的國產首條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件機床加工及裝配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使用,單條產線可滿足年產20萬輛汽車的需求,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青島天仁微納建成全自動、模塊化大幅面納米壓印光刻生產線,形成了納米壓印全套工藝,打破了微納加工領域的國外壟斷。煙臺睿創微納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8微米紅外熱成像模組,使我國成為第四個掌握非制冷紅外熱成像芯片核心技術的國家。
山東系統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補齊戰略領域核心技術短板,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引領構建具有山東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新動能加快成長
與此同時,山東不斷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以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體的新動能加快成長。
全省集中優質要素支持32個省級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總規模達到3.2萬億元,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一季度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11.2%,好于全部投資6個百分點;計算機整機、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40.3%和28.8%。全省新產品增勢良好,服務機器人、汽車用鋰電子電池、集成電路等保持兩位數增長。動車組、電子計算機整機、半導體分立器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8.6%、40.3%、10.1%;“新三樣”出口同比增長90.2%。
未來產業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方向。山東在區塊鏈、虛擬現實等24個重點領域均有積極布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七大未來產業,加緊打造一批先導區和特色園區,加快塑造新型工業化新優勢。
在煙臺東方航天港,正在加快形成商業航天新質生產力。作為我國第五處火箭發射基地、首個海上發射母港,東方航天港是中國唯一一個既有生產制造又具備發射條件的海上發射母港,生產完畢可直接執行海上發射任務,實現生產、制造、發射一體化。已先后完成了國內首次海上發射、首次近岸海上發射、首次海上熱發射以及國內民營火箭的首次海上發射,目前累計發射衛星57顆,實現了“十發十捷”。
在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其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研發生產的磁懸浮鼓風機、磁懸浮真空泵、磁懸浮空壓機、磁懸浮低溫余熱發電機、磁懸浮壓縮機等7類磁懸浮動力節能裝備,平均節電30%,噪音由120分貝降至80分貝,使我國從“跟跑”“并跑”到部分“領跑”,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低空經濟具有立體性、融合性、廣泛性特點,是拉動有效投資、推動產業升級、創造消費需求、促進社會就業的新領域新賽道。山東也加快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鏈成形成勢,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
擬出臺的《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將低空經濟產業作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將依托濟南、青島都市圈建設,打造智慧綠色集約的產城融合場景,航空應急救援、海洋監測監管、海島物流配送、低空觀光娛樂、現代農林植保實現規模化應用,城市空中交通實現商業化運行,形成10個以上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示范,開通50條以上市內無人機航線、20條以上區域無人機物流航線、20條以上景區旅游航線、10條以上短途運輸航線,載貨無人機實現常態化飛行,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實現商業化飛行。
以“數字變量”撬動新型工業化發展
作為制造業大省,山東還深化數字賦能,在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山東的產業數字化指數居全國前列,擁有47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35家國家級智能工廠。山東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已達到87.3%,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率達到50%,產業數字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多個指數居全國前列。2023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達到4.3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2個百分點、超過47%。
經過多年培育,山東大數據產業占到全國的1/8,集成電路產業基本形成了全產業鏈布局,浪潮的通用服務器出貨量全國第一,歌爾的虛擬現實頭顯設備在全球中高端市場中占了80%。依托這些,山東謀劃實施了集成電路“強芯”、先進計算“固鏈”等十大工程,每年推出100個引領性項目,配套制定財稅、金融、用地等政策,“一對一”精準支持,推動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
山東產業基礎堅實,智能化轉型需求大、場景多,實施了產業數字化“八大行動”,布局了32個“產業大腦”支撐制造業數字化改造。
作為首批上線的重點產業大腦之一,梁山專用車整車“產業大腦”上線后幫助企業降低25%的生產運營成本。梁山縣擁有專用汽車及零部件企業800多家,是全國最大的專用汽車產業集群之一。而日照精制茶加工“產業大腦”則解決了當地“好茶賣不上好價”的痛點。其率先開展了茶行業公共數據授權運營,8個茶園示范片區、4萬畝茶園上線“產業大腦”,從“茶園”到“茶杯”實現全流程質量追溯,“海曲雨青”品牌力大幅提升,日照綠茶品牌價值突破60億元,綠茶單品價格每斤提高近百元。
2023年,山東高標準建成國家首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其聚焦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會轉、不敢轉”共性問題,創新設置診斷體檢等功能分區,構建一體化服務生態。已匯聚省內外服務商400余家、解決方案和產品超過1000套,累計為1400余家企業提供場景體驗、供需對接、人才培訓等數字化轉型服務,逐步構建起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推進體系,全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據了解,山東將一體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步伐,努力以“數字變量”撬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最大增量”。今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0%左右,較上年提升2至3個百分點。今明兩年還將建設500個以上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0個平臺經濟集聚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