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4月12日,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正式發布,至今已一個月有余。自其發布的一個多月以來,以落實新“國九條”為契機,資本市場開啟了新一輪深化改革。
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一個多月以來,A股展現出更加“嚴進”的上市規則與“寬出”的退市機制。此外,4月正值年報披露季,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2023年經營業績報告》顯示,100余家公司上市以來首次現金分紅,政策實施效果顯著。
多家公司撤回IPO申請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新“國九條”發布后的一個多月內,就有多家擬上市公司選擇撤回IPO申請。
根據資本市場發展的新形勢,新“國九條”從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制度、強化發行上市全鏈條責任、加大發行承銷監管力度三方面發力,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
在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制度方面,新“國九條”明確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擴大現場檢查覆蓋面,嚴格再融資審核把關等。可以預見,發行上市制度將進一步迭代升級,更加精細化。
新“國九條”還提出了進一步壓實發行人第一責任和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嚴查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問題,整治高價超募、抱團壓價等市場亂象,這將有利于在發行上市環節形成更加有效的市場約束。
經濟導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2日,今年已有154家公司撤回IPO申請,其中上證主板29家,科創板23家,深證主板22家,創業板41家,北交所39家。
此外,數據顯示,按照最新公告日,5月1日至5月22日,三大交易所撤回IPO申請的企業數量總計23家,4月份總計51家,而今年1月至3月分別為32家、18家、30家。
魯企方面,4月1日至5月22日,山東共有5家擬上市企業撤回IPO申請,終止審核。
日照興業汽車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回復上交所審核問詢函后,其IPO進程再無實質性進展,于4月3日結束了上證主板IPO之旅;同日,深交所網站披露,因青島大牧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深交所根據相關規定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青島科凱電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凱電子”)創業板IPO項目在去年6月獲得受理,公司原計劃募資10.01億元,此后經歷兩輪問詢,今年3月31日,公司還曾補充更新財務數據。4月15日,因科凱電子及其保薦機構中金公司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發行上市審核。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交所的兩輪問詢中,科凱電子有多個問題被反復提問。比如,深交所要求公司從發明專利、研發投入等維度,說明公司的創新性和成長性,是否存在拼湊相關指標以滿足創業板定位評價指標的情形;深交所還要求公司解釋為何大額現金分紅,卻計劃將近30%的IPO募資額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此外,公司收入、毛利率等方面問題也被多次問詢。經濟導報記者曾致電科凱電子證券部詢問撤回IPO的原因,但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透露,請以公開披露的信息為準!
5月13日,上交所公告,因泰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保薦人中金公司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其發行上市審核。
對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是打造優良資本市場的第一個關口,嚴把上市關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往一些企業存在一些包裝上市的痕跡,建議注重企業的真實業績和信息披露質量,以及對所有相關方的問責。嚴把上市關對于營造一個健康的證券市場以及獲取中小投資者的信任都是非常關鍵的,監管應當關注擬上市企業信息披露質量,圍繞真實性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來展開!
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山東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陳華也表示,“嚴把‘入口關’,也就是強化發行上市的全鏈條責任,會所、律所、券商等中介機構的責任大了,一旦出問題,懲戒處罰力度也將有所增加!
退市渠道更加暢通
另一方面,ST板塊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退市監管不僅關系著資本市場“出口關”,也關系著投資者的利益。新“國九條”關于退市的政策舉措,繼續在暢通“出口關”上下功夫的同時,也對相關投資者的權益更加關注。
在暢通“出口關”上,新“國九條”進一步嚴格強制退市標準,進一步暢通多元退市渠道,進一步削減“殼”資源價值,明確了建立健全不同板塊差異化退市標準體系、科學設置重大違法退市適用范圍等。
與此同時,新“國九條”提出健全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對重大違法退市負有責任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管等要依法賠償投資者損失。
4月及5月,ST板塊繼續上演“退市風波”。
經濟導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4月1日至5月20日,至少有16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收到終止上市事先告知。其中,*ST美尚(300495.SZ)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發股票終止上市情形;*ST左江(300799.SZ)因2023年度財務指標不達標且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發退市情形;*ST園城(600766.SH)、*ST太安(002433.SZ)和*ST中期(000996.SZ)則是因為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三盛(300282.SZ)和*ST越博(300742.SZ)則是因為無法按時披露年報。
對于退市渠道更加暢通,陳華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一個健康的市場必然有淘汰機制,劣質公司不被淘汰,優質公司就不可能真正勝出。沒有一個良性的淘汰機制,市場不可能有效率,未來應該讓‘殼’資源的價值趨于零,甚至是負資產!
“資本市場就是要有進有出,這樣才能夠保持這個資本市場持續更新的能力。”在董彥嶺看來,退市的過程中,還應當保護相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若是中小投資者因為上市公司的虛假信息披露而遭受損害,那投資者如何得到補償和救濟,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比如惡意套現的大股東、惡意造假的中介機構,都應當承擔責任,一方面是負有責任的相關方要受到嚴懲重罰,另一方面,還應當給中小投資者一定的補償和保障!
100余家A股公司上市以來首次現金分紅
新“國九條”發布后,市場亦緊盯2023年上市公司分紅動向。
新“國九條”明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2023年經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已有3859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實施2023年現金分紅方案(注:包括季度、半年度、年度及特別分紅),占全部盈利公司的92%,100余家公司上市以來首次現金分紅。
從金額上看,合計現金分紅金額達2.24萬億元,比上年有小幅增長,平均每家公司分紅5.8億元。274家公司現金分紅金額超10億元,30家公司超百億元。
從分紅比例來看,分紅公司整體股利支付率36.94%,1217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50%。從分紅頻率來看,254家公司披露2023年季度、半年度分紅方案,家數比上年有顯著增長,現金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持續增強。
山東上市公司方面,截至目前,309家上市魯企中有241家魯企公布了2023年度分紅計劃,占比近八成,擬分紅總額超過690億元。
其中,兗礦能源(600188.SH)擬分紅金額最高,公司計劃每股派發現金股利1.49元(含稅),涉及金額110.85億元,占去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的55.04%。
海爾智家(600690.SH)、萬華化學(600309.SH)緊隨其后,分紅金額分別達到74.71億元和51.02億元。其中,萬華化學的分紅已實施完畢,公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16.25元現金紅利(含稅),4月19日為股權登記日,4月22日為派息日。
還有濰柴動力(000338.SZ)、青島啤酒(600600.SH)、山東高速(600350.SH)、青島港(601298.SH)、山東出版(601019.SH)等12只魯股的分紅方案涉及金額均超過10億元。
在陳華看來,“建立分紅等正向激勵約束機制,對存量上市公司實行分類管理,對于一些現金分紅多的公司,實行放松對大股東的減持、允許定增等正向激勵,反之,對于多年不分紅甚至‘一毛不拔’的上市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和增發。”
董彥嶺表示,“分紅與否及比例還應考慮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戰略,避免過度干預企業經營決策。分紅應當區分情況來看,比如有些公司連續披露公司是高盈利的,但卻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太低,那財務報表的真實度可能會存在問題,這將促使上市公司披露真實信息;還有一些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的公司,如果把部分盈利分給投資者了,公司卻還要從外部再籌集資金用于發展,那么其整體融資成本就比較高了,所以說,有約束力的規定是必要的,同時應當區分情況來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