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下稱“濟南起步區”)等39個市(區)入選。濟南起步區自獲批成立3年以來,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區工業企業實現零耗煤,全域生態產品價值總計338.57億元,“綠色”正在成為起步區最鮮明的底色。

▲濟南起步區空中俯瞰
無直接消耗煤炭的企業
濟南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內,綠色能源的應用場景栩栩如生:
風電與光伏基地并肩而立,將自然能源轉化為氫氣;零碳社區中,居民體驗到氫熱電聯供帶來的綠色生活;氫能交通穿梭其間,綠氫化工與煉鋼技術展現了清潔生產的景象……未來,氫能將滲透濟南起步區,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目前,首批搭載濟南綠動“氫騰”燃料電池系統的氫能渣土車和環衛車穿行在濟南起步區的建設工地和城市道路。
濟南起步區內,沒有火力發電廠,也沒有直接消耗煤炭的煤化工等企業,能源消費品種主要為電力。該區因地制宜開發光伏、生物質、地熱等各類新能源,共分15批次為153個新備案光伏發電項目辦理接入確認,發電裝機容量為40兆瓦,并網裝機容量為31兆瓦,預計年發電量約4000萬度;光大環保第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項目已并網運行,總裝機容量5.1萬千瓦,年發電量約4億度;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防控(滲濾液防控及填埋氣發電)特許經營沼氣項目已并網運行,裝機容量0.5萬千瓦,年發電量約3000萬度。持續推進都市陽臺二組團“地熱能+”綠色零碳供熱制冷項目、山大二院北院區(一期)“地熱能+”綠色零碳供熱供冷項目,供暖面積將達到22萬平方米。
這一切源于濟南起步區“1+4+16+N”規劃體系安排。該區的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規劃等,重點提出了生態安全格局與重要功能布局,劃定“三區三線”,明確了藍綠空間、特色風貌等要素支撐。

▲濟南黃河大橋復線為濟南起步區綠色智慧宜居新城提供交通支撐
在招引重大項目時,濟南起步區從源頭上控制新上項目能耗增量。在該區,新建建筑全部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劃定重點片區全面推廣高星級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開展綠色能源試點示范應用。推進實施市民中心等一批綠色低碳示范項目,6個項目獲批省級二星級綠色建筑示范,零碳智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榮獲“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
生態保護類項目已開工60余個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介紹,本次納入試點的39個市(區)涵蓋從超大城市到小城市的不同規模,覆蓋全國七大地理分區,發展水平、氣候類型、要素稟賦等具有代表性,預期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下一步,濟南起步區將認真組織修訂完善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落實重點任務舉措,強化政策資金技術支持,持續推動起步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建設,力爭建成全國適應氣候變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典范。

▲濟南起步區黃河大道
經濟導報記者從濟南起步區獲悉,該區入選了國家首批減污減碳協同創新試點單位、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新引領型綜合性區域)建設試點,緊繃生態保護弦。
例如,開展了黃河淤背區生態防護林保護提升行動,推進大寺河生態治理一期工程和城市副中心17條河道水系治理一期工程,系統實施大寺河、齊濟河、牧馬河黃河沿線重要節點生態修復治理,累計開工生態保護類項目60余個,全區綠地面積達258萬平方米,黃河生態風貌帶示范段初步具備景觀效果。
濟南起步區還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編制《起步區節水型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系統推進全域海綿城市建設。扭住加快污水處理能力建設的“牛鼻子”,新建成處理能力4萬噸/日的崔寨再生水廠。
“無中生有”提前布局
濟南起步區著眼于“未來之城”提前布局,一座綠色未來宜居之城加快崛起。
濟南起步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徐春義介紹,濟南起步區編制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業機會清單》,重點突出未來產業前瞻布局。聚焦機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中國芯、未來能源、未來材料、空天動力、核技術研究與應用八大未來產業領域,強調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關注原創性、前沿性技術創新,突出新領域新賽道占比高的未來產業進行布局,從“給優惠”向“給機會”轉變,培育濟南起步區未來產業增長點。
在未來產業園建設過程中,濟南起步區按照“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的總體思路,“一方面,大力支持現有高新技術項目做大做強;另一方面,選擇符合濟南起步區產業發展方向的若干領域做好‘無中生有’。”徐春義介紹,在園區定位上,濟南起步區著力打造3個平臺,即全省從“0”到“1”未來技術創新平臺、全省從“1”到“10”未來技術中試孵化加速平臺、全省從“10”到“100”未來技術場景應用平臺。
結合濟南起步區未來產業發展基礎,崔寨片區已規劃了占地面積達5200畝的未來產業園,規劃范圍內已有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國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崔寨產業園等項目和載體。未來,產業園將聚焦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方向,打造“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的未來產業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