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就是“低端產業”的簡單退出嗎?當然不是。5月30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崔霞介紹了山東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四大舉措。
抓好重點產業布局。聚焦鋼鐵、石化、汽車等重大生產力,按照集聚集約的總體方向,優化發展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持續推進鋼鐵產能沿海轉移,大力發展先進特鋼、高強度合金鋼等高端產品,集中做強“兩基地、四集群”,打造全國領先的先進鋼鐵制造基地。有序推進地煉產能整合轉移,推進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加快構建“一基地、兩集群,多點支撐、融合互動”的石化產業發展格局。以濟南、青島為重點,一體化推進新能源整車、芯片、動力電池、關鍵零部件產業發展,打造鏈條完整、競爭力突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抓好數字經濟賦能。加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布局發展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培育一批數字產業集聚區。加力推進產業數字化,發揮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等國家級“雙跨”平臺作用,加快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力爭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左右。
抓好生產模式創新。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推廣應用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高水平智能制造裝備,聚焦重點行業的車間、工廠等環節,開展多場景、全鏈條智能制造示范,每年培育100家左右智能工廠,探索推廣數字化設計、個性化定制等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加強工業設計平臺建設,培育一批專業設計機構和知名設計品牌,面向鑄造、印染、模具等關鍵環節,布局建設一批區域性共享制造平臺,實現生產方式的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
抓好綠色低碳轉型。深入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加大高耗能設備更新力度,推動生產過程節能減排。持續推進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水平改造提升,指導企業制定“一企一策”改造方案,力爭到2025年,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保持在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