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再次獲得國際機構投出的“信任票”!
上調經濟增長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宣布,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較此前預測高出0.4個百分點。IMF方面表示,這一調整主要基于中國一季度GDP的強勁增長態勢以及政府近期推出的有力政策措施。
據IMF官方消息,IMF代表團于5月16日至28日來華訪問,并與中方開展了2024年第四條磋商。
所謂“第四條磋商”,是IMF與成員國間的一種常規經濟對話。根據IMF章程第四條規定,IMF每年至少與每個成員國進行一次磋商,以評估該國的經濟狀況和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訪問期間,IMF工作人員與中國政府及中國央行的高層官員、私人部門代表、學界人士就經濟前景、風險、改革進展以及政策應對措施交流了意見。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特別指出,中國已采取多項措施來引導房地產市場的平穩轉型,包括最近宣布的為保障性住房提供貸款支持的政策。她還稱,中國政府推行的更全面的一攬子政策,不僅針對房地產行業,也覆蓋了多個經濟領域,這些政策將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透過IMF的表態可看出,IMF既充分肯定了中國前一階段的經濟表現,同時也對中國下一階段的政策效果和經濟走勢抱以厚望。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陳鳳英也指出,盡管當前IMF尚未形成正式的文字報告,但從初步公開的反饋看,IMF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印象不錯,后續還可能會根據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進一步調整增長預期。中國需進一步采取措施推動社會消費與投資信心恢復,為經濟增長續動力。
頻獲國際“信任票”
事實上,為中國經濟投出“信任票”的不只是IMF。近期,已有不少國際機構上調了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在溫彬看來,這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于中國經濟的韌性進行了重估。
國際金融機構如花旗銀行、高盛、星展銀行等,紛紛對中國經濟投出“信任票”:花旗將中國經濟預測從4.6%上調至5.0%,高盛從4.8%上調至5.0%,星展銀行從4.5%上調至5%。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歐盟委員會等近期對中國經濟預期亦有不同程度的上調。
國際機構普遍看好中國經濟增長態勢,這背后釋放了多重積極信號。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分析稱,與美歐高利率抑制經濟增長不同,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持續向好,貨幣政策和財政等政策刺激有力有效,且宏觀調控還有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空間,這為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增長提供了寬松的有利環境。同時,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提升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與韌性,既是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動力,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穩定支持。這些都支撐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
“信任票“并非“無憂保障“
需看到,國際機構的“信任票”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無壓力。
正如吉塔•戈皮納特在結束訪問后指出,中國經濟仍面臨一些阻力,包括政府需要持續出臺有效措施來化解房地產行業風險;為應對潛在金融風險,需謹慎關注地方政府債務和小型金融機構的脆弱性等。
溫彬提到,此次磋商,除了貨幣和財政政策,IMF對中國穩地產政策也十分關注。他指出,近期中國穩地產政策已經開足馬力,包括需求端的降低首付比、房貸利率下限以及公積金貸款降息,央行擴大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規模協助地方開展收儲等,這些都有助于降低購房成本,推動市場去庫存。IMF也指出,相關措施“可以進一步刺激住房需求,并有助于恢復市場平衡”。
劉英認為,房地產市場的穩定不僅關系到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還影響著整個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地方債問題,與房地產緊密相連,需要政府關注其存量的化解與增量的優化。今年以來,全國促進房地產發展的政策正加速落地生效,不僅推動房地產供給側的持續優化,更逐步引導需求側積極響應。同時,房地產發展的新模式正加快房地產市場的出清。
IMF指出,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是采取綜合全面的一攬子政策,促進房地產行業調整,并提供充分的宏觀經濟支持,以提振國內需求并緩解下行風險。溫彬表示,這與中國正在實施的政策不謀而合。他預計,隨著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疊加外需韌性仍存,今年中國經濟實現5.0%甚至更快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來源: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