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李淑楠
山東城商行“成績單”浮出水面。
據經濟導報記者統計,2023年全省14家城商行實現營業收入719.83億元,資產總規模突破3.60萬億元。從盈利能力來看,14家省內城商行去年全年凈賺173.73億元。
12家銀行資產超千億 6家銀行凈利潤超10億
繼2022年資產千億俱樂部”擴容至12家后,2023年這一良好態勢得到保持。具體來看,青島銀行總資產6079.85億元居首,齊魯銀行6048.16億元緊隨其后,威海市商業銀行(下稱“威海銀行”)、日照銀行、濰坊銀行位于三到五位,總資產分別為3918.77億元、3284.62億元、2685.63億元。

齊商銀行、萊商銀行、濟寧銀行、東營銀行2023年總資產也突破2000億關口,分別為2461.77億元、2070.26億元、2035.17億元、2033億元。
從總資產增速來看,棗莊銀行以20.62%居首,總資產由385.38億元增至464.84億元;濟寧銀行以20.05%的增速位居第二位,總資產一年之間增加了339.85億元。齊魯銀行、青島銀行、濰坊銀行、東營銀行、日照銀行、威海銀行、泰安銀行總資產增速也都超過14%,分別為19.53%、14.80%、14.56%、14.32%、14.25%、14.02%、14.02%。

從經營能力來看,青島銀行穩坐省內城商行“頭把交椅”。該行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24.72億元,同比增長7.11%。齊魯銀行以119.52億元位居次席,威海銀行、日照銀行、濰坊銀行、濟寧銀行營收也都超過50億元,分別為87.35億元、66.11億元、56.24億元、50.94億元,但相互之間差距有點大。
從營收增速來看,9家銀行增速超過5%,其中棗莊銀行營收增長了36.74%,居首位;濟寧銀行營收增速達到了28.09%,這也是其成為山東第六家營收過50億城商行的關鍵因素。除此之外,2023年營收增幅實現兩位數增長的還有濰坊銀行,增速達到了11.85%。

盈利能力方面,齊魯銀行穩坐“盈利王”,2023年齊魯銀行實現凈利潤42.69億元;青島銀行稍遜一籌,去年實現凈利潤36.71億元;威海銀行凈利潤也突破20億元關口,達到了21.16億元;日照銀行、濰坊銀行、濟寧銀行凈利潤也都超過10億元,分別為15.09億元、11.67億元、11.35億元。
從凈利潤增速看,去年增長最快的是臨商銀行。2023年臨商銀行實現凈利潤5.74億元,增長了27.98%,是唯一凈利潤增幅超過20%的銀行;齊魯銀行作為營收過百億的銀行,凈利潤增速也達到了17.58%;青島銀行、濟寧銀行、日照銀行凈利潤也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15.91%、13.33%、11.87%。
煙臺銀行等三家銀行營收負增長
山東城商行盈利能力排行榜上的冠亞季軍已多年未出現變化。盡管青島銀行去年營業收入排名山東城商行首位,但論盈利能力,齊魯銀行則要更勝一籌。
具體來看,2023年齊魯銀行以42.69億元凈利潤繼續領跑,較2022年的36.31億元,同比增長了17.58%;青島銀行則以36.71億元的凈利潤位居第二,同比增長15.91%。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齊魯銀行2023年其他方面的主要財務指標增速也全面領先青島銀行。
2023年,齊魯銀行總資產增速為19.53%,青島銀行僅為14.80%;營收增速方面,齊魯銀行也以8.03%領先于青島銀行的7.11%。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開披露2023年業績的14家山東城商行中,三家銀行營業收入出現了負增長。
具體來看,煙臺銀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0.56億元,相比于2022年的22.68億元下降了9.34%。同時,煙臺銀行的凈利潤增漲緩慢,2023年實現凈利潤為3.30億元,同比上升1.50%。臨商銀行和德州銀行的營業收入也有所下滑,分別同比下滑8.66%、8.61%。
在總資產實現10.16%增長的情況下,萊商銀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43.59億元,同比增長4.58%;實現凈利潤5.72億元,同比下滑4.82%。經濟導報記者查閱年報發現,萊商銀行利潤總額、營業利潤在去年均有所下降,其中營業利潤由5.34億元下降至3.91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披露業績的山東14家城商行中,絕大部分不良貸款率都在1.5%以下。資產質量繼續呈現穩中向好趨勢,在已披露該行指標的銀行中,10家2023年不良率同比下降,不良率最低的為東營銀行1.10%,下降0.16個百分點。
網點數量:青島銀行最多 棗莊銀行最少
近幾年來,隨著網上銀行、電子支付的發展,客戶的消費模式偏向數字化、年輕化,銀行業務趨于線上化,但對于城商行來說,物理網點仍有重要意義。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23年末,山東14家城商行分支機構數量達1607家。

其中,網點數量最多的是青島銀行。截至2023年底,該行共有16家分行,營業網點達到191家,較上年增加11家。
齊魯銀行網點數量緊隨其后,設有分支機構187家,較上年增加9家,其中分行14家,支行173家,且跨區域發展良好,在省內12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
其余分支機構數量超過100家的還有濰坊銀行、威海銀行、萊商銀行、東營銀行、齊商銀行、濟寧銀行,數量分別為134家、126家、126家、125家、124家、105家;官網信息顯示,日照銀行分支數量也超過100家。
值得注意的是,威海銀行是省內唯一實現16市網點全覆蓋的城商行。
14家城商行中,棗莊銀行分支機構數量最少,現設有19個職能部室,濟寧、菏澤2家異地分行,34家支行。德州銀行網點數量則位列倒數第二,共有63家分支機構。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山東城商行也在積極向省外拓展,齊魯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均在天津設立分行,齊商銀行在西安、萊商銀行在徐州、臨商銀行在寧波都設有分支機構。
多家城商行推進數字化轉型
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家城商行將數字化作為重要的戰略轉型方向。
年報顯示,2023年,青島銀行成立數字化戰略轉型委員會,制定信息科技和數據管理戰略規劃。同時啟動新一代核心系統項目,全年順利投產項目78個,較上年增長44.44%。
威海銀行堅持“數據標準化,標準線上化,線上智慧化”的數字化理念,全面推進“數字銀行戰略化”。2023年,威海銀行構建以共享復用、業務敏捷、數據驅動的技術中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及一云多芯金融云平臺的科技支撐體系;啟動IT項目25項,順利完成了新一代信貸中臺系統群、對公風控大底盤、模型監控中心、信貸智能識別、普惠客群等24個項目投產,以數字化先進思維和創新技術,全面賦能風險管控、業務增長、精細化管理等領域發展。
齊魯銀行制定科技金融三年發展規劃和改革實施方案,加快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建設,成立濟南科創金融中心支行,發布“齊魯科創”品牌;創新科技金融審批模式,成立總行科創金融審批中心,為全行科創授信業務審批提供專屬綠色通道;推出“未來星”“啟明星” 科技金融服務方案,啟動“庫、鏈、圈”三大基礎性工程建設,聚焦企業資源建庫,針對重點產業建鏈,圍繞產業生態建圈,提供多元化綜合金融服務。
截至2023年末,齊魯銀行科技型企業授信余額459.28億元,授信戶數2925戶,居山東省金融機構前列;濟南地區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授信覆蓋率分別達到38%和58%,居濟南地區金融機構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