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6月27日,重慶一中院向社會發布了《證券期貨犯罪審判基地工作白皮書》和相關典型案例。據悉,2020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在全國8個中級法院設立“人民法院證券期貨犯罪審判基地”,重慶一中院位列其中。2021年6月23日,“人民法院證券期貨犯罪審判基地”率先在重慶一中院揭牌。該基地揭牌三年以來,共審理涉證券期貨犯罪案件20件。
目前來看,上述8個中級法院都在高質量、高標準推進人民法院證券期貨犯罪審判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國家金融安全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當前,證券期貨行業犯罪手法不斷更新,作案手段日趨多樣化,作案過程也更為復雜,同一案件可能存在多種作案手法,如在操縱證券市場案件中,便存在連續買賣、對倒交易、虛假申報等多種手法。而且,隨著科技發展,利用新技術、新概念實施的證券期貨犯罪案件在不斷增加。
人民法院如何發揮審判職能,打擊證券期貨犯罪,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只有完善證券期貨犯罪案件審判機制,才能切實保障資本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良好秩序,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并助力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資本市場治理新格局。
我們期待,相關法院能進一步提升司法透明度、規范性和公信力,有效遏制證券期貨犯罪案件多發、頻發態勢,暢通投資者權利司法救濟渠道,維護資本市場秩序,有效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助力崇法守信、規范透明、開放包容的良好資本市場生態全面形成;在審理證券期貨類犯罪案件時,著力保障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把“從嚴打擊”與“追贓挽損”并重的審判理念貫徹辦案全過程。
打擊證券期貨犯罪,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下一步,相關審判基地可積極建立專家人才庫,吸納證券期貨行業專家、證券期貨法學專家等成員,為證券期貨犯罪案件的審理提供專家咨詢、專業指導,必要時還可選聘相關專家擔任人民陪審員,以準確認定案件事實,確保法律正確適用;跟進掌握證券期貨犯罪的發展變化,總結審判經驗、提煉裁判規則,形成常態、有效的工作機制;以刑事審判司法大數據為依托,定期發布證券期貨犯罪審判白皮書、典型案例及司法建議,發揮金融刑事審判工作對資本市場的規范引導和價值引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