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又是一年畢業季。山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就業大省、高校畢業生大省,高校畢業生規模居全國前列。
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印發了《關于印發山東省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高質量充分就業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做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落實工作的通知》,以促進企業發展和穩定就業崗位,幫助青年群體就業創業。
為推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山東采取了哪些創新舉措?對于選擇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有什么新舉措?7月12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提供多元就業渠道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等11部門聚焦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以及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了8方面22項措施,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盡早就業、順利就業,實現職業理想、人生價值,主要措施可以概括為四方面。”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衣軍強在發布會上介紹說。
首先是拓渠道。“整合優化吸納就業補貼和擴崗補助政策,激勵國有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快事業單位招聘高校畢業生進度,積極挖掘培育新的職業序列,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多元就業渠道。”衣軍強介紹說,同時,引導高校畢業生服務重大戰略,實施重點產業青年就業專項行動,組織開展青年服務重大戰略就業工程,發掘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
促創業。針對青年創業動力不足問題,山東建立“創貸+”工作機制,推廣“創業提振貸”,在全省建設60家左右青年創業街區,賦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創業。
提技能。針對產業一線崗位對青年就業吸引力較弱問題,山東實施重點產業青年就業專項行動,定期歸集發布重點企業用工需求,組織開展職業體驗、社會實踐、跟崗鍛煉等活動;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職業技能不強問題,支持引導他們就讀技工院校技師班,大力培養“學歷+能力”兩型人才。
最后是優服務。山東加快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建設,打造山東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站式”服務平臺,賦能青年群體就業。定期發布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最具吸引能力”企業、園區、城市榜單,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權益宣傳月活動,營造公平有序就業環境。
為推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山東采取了哪些創新舉措?
衣軍強說,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促進與市場導向并重、需求引領與供給優化并舉、普遍支持與重點幫扶并行,統籌各類政策、崗位、市場、服務、教育等多方面資源,著力構建政府、行業、企業、高校、家庭“政行企校家”五位一體的促就業工作格局,打出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組合拳”,聚力抓好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據悉,山東省政府連續7年召開全省穩就業工作電視會議,對就業工作作出系統安排部署。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教育部門發揮牽頭作用,制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貫穿畢業全年實施“啟航揚帆”“春季攻堅”“百日沖刺”等10項措施、8項重點活動,統籌山東省公共部門崗位招錄2024屆畢業生的時間比往年普遍提前1-2個月,為畢業生求職擇業留出充足時間。
在強化高校主責方面,山東落實高校就業“一把手”工程,通過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等專項行動,深化校企合作,山東全省高校訪企3萬余家,拓展崗位37.7萬個。創新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優選22家高校作為首批試點,在校園內建設綜合服務場所,面向大學生提供一站式、專業化就業創業集成服務。
另一方面,注重行業主導,山東開展“百企聯百校 職引向未來”山東省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校園活動,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積極參與畢業生就業工作,通過組建百家機構服務團、舉辦百場校園招聘會、開展百企崗位觀摩行等專項活動,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提供專業化就業服務,拓寬高校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截至目前,山東全省共發動近500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組織現場招聘700多場次,設置進校園服務專區300余個,提供直播帶崗、就業指導等專業化服務近千次,發布各類招聘崗位60余萬個。
衣軍強還提到,突出企業主體,創新開展“職通央企”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央企就業專項活動,組織12所高校與中央企業分類舉辦石油化工、建筑工程、農業林業、醫藥生物、財經金融等類別央企就業專項活動,充分發揮央企吸納就業的示范引領作用。今年上半年,舉辦“職通央企”專項活動12場,1169家央企參加,提供就業崗位42687個,超7.2萬名畢業生參加現場活動。
破解就業結構性難題
目前山東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如何?
“當前,山東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穩中有進,但就業總量持續增大,受市場需求減弱、就業擇業觀念等因素影響,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處處長董廷杰說,破解就業結構性難題,關鍵是不斷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更好地實現“人崗相適”“供需匹配”。
具體來講,山東將持續完善招生就業聯動機制。聚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支持高校建立健全人才預測、預警機制,及時向社會發布重點行業產業人才需求,實行高校就業工作“紅黃綠”亮燈提示制度,科學分類評價高校就業工作,通過綜合評價結果反饋,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推動高校專業調整與市場需求聯動。
與此同時,山東將持續推進職業素質能力提升。普遍開展就業實踐和就業見習活動,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可參加就業見習活動,對吸納見習的單位,按規定及時兌現就業見習補貼和稅收支持政策。今年以來,山東全省已募集見習崗位5.76萬個。“開展職業培訓和學徒培訓,開展重點領域專項培訓,推進青年技能精進就業模式,從破解‘有活沒人干’入手,解決‘有人沒活干’的問題。”董廷杰說。
山東還將持續強化就業觀念培育引導。構建“政行企校家”五方共育促就業體系,加快建設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辦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和師范類高校學生從業技能大賽,打造一批名師優課,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正確就業觀,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
此外,山東將持續引導服務重大戰略需求。“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戰略,實施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青年就業‘3+2行動’,收集發布相關產業、地區的用工需求和優質崗位信息,打造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暢通就業路徑。”董廷杰說。
高校畢業生是創新創業的新生力量。對于選擇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山東有何新舉措進行賦能?讓年輕人找到適合自己的賽道。
“近年來,山東大力推進創新創業,為高校畢業生創業營造了良好環境。為確保政策落到實處、見到實效,進一步助推高校畢業生創業,我們將從三個方面持續發力。”董廷杰說。
其中包括:加強金融政策支持。建立“創貸+”工作機制,推廣“創業提振貸”,個人貸款額度提高至5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額度提高至1000萬元。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申請的20萬元及以下的創業擔保貸款,省級及以上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或信用社區(鄉村)推薦的優質大學生創業項目,原則上取消反擔保。對創業大賽等活動選樹出的優秀青年創業項目,積極邀請金融機構、創業投資機構、天使投資人等共同參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融資對接活動。
與此同時,探索建立大學生創業檔案。依托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探索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檔案,形成“一人一檔”,為正在創業和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記錄創新創業歷程,并開展精準跟蹤幫扶。
此外,試點建設創業街區。在山東全省建設60家左右青年創業者集聚、產業特色顯著、新業態消費場景豐富的創業街區,支持政府、高校、社會力量設立創業服務窗口,對街區內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項目提供跟蹤指導、創業培訓、政策支持等“賦能服務”。
“目前,已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印發《山東省創業街區建設工作方案》,明確街區建設總體要求、基本條件等,并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創業街區試點建設申報工作,各市自主申報,做好組織實施,計劃下半年公布試點名單,加強調研指導,推進街區建設。”董廷杰表示。
在支持企業促進發展和穩定就業崗位方面,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還會同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等部門印發《關于做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落實工作的通知》,聚焦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功能作用,提出9項具體措施,全力支持企業穩定崗位。
衣軍強介紹說,上述《通知》主要從四方面進行細化實化,包括: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延續實施一年,執行期限至2025年底;持續做好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費、價格臨時補貼等保生活待遇發放工作。
頂格執行穩崗返還政策、技能提升補貼政策。其中,對穩崗返還政策,大型企業擬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30%返還,中小微企業和參照執行單位按60%返還;對技能提升補貼政策,繼續擴大技能提升補貼政策覆蓋范圍,并按照初級(五級)1000元、中級(四級)1500元、高級(三級)2000元的最高標準落實。
規范勞務派遣單位穩崗返還資金申請和分配;明確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試點政策。
大力推廣免申即享、免跑即領、免證即辦,持續優化經辦服務。健全審核、公示、撥付等監督機制,加強數據共享比對,嚴防欺詐、冒領、騙取基金和多發待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