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經濟導報記者從威海市發展和改革委獲悉,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是威海經開區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區內擁有44公里黃金岸線資源和多處優質碼頭,發展優勢得天獨厚。“十四五”以來,威海經開區瞄準高端船舶、風電設備及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將原三進船業、新泰源等港口碼頭全部收儲,高標準規劃建設4.6平方公里的海工裝備產業園,以重點推進中高端客滾船與海洋裝備制造并駕齊驅的發展模式,著力打造船舶及海工裝備百億級產業集群。
體量規模化。通過長期精準培育,威海經開區共有船舶及海工裝備及配套企業19家,在招商金陵等一批骨干企業帶動下,預計2024年產業規模有望達到60億元,同比增長28.36%。隨著總投資30億元的山東電工電氣海纜、總投資20億元的奇瑞蕪湖造船、總投資12億元的華重明樂深海工程高端裝備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實施產,預計到2025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億元。

產業鏈條化。威海經開區充分發揮招商金陵整船制造的帶動作用,通過與哈工大天智研究院、克萊特菲爾船用風機、海馬地毯等企業合作,打造“研發—設計—核心零部件—整船制造”全套產業鏈。壓載水處理系統、動力電池等11項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整船關鍵設備國產化率達到60%以上,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顯著提升。賽科泵業、新船重工等一批本地企業進入高端客滾船配套領域。據統計,招商金陵船廠至少與全市10家企業開展合作(不含外包企業),每年支付采購費用超過1億元,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
產品多元化。在鞏固高端客滾船全球領先地位的同時,加快推動奇瑞蕪湖、山東電工電器海纜等項目建設,實現多品類產品共同發展。招商金陵高端客滾船訂單可排至2028年,PCTC汽車滾轉船、MR油輪等產能全面提升;云洲科技大型中大型無人船項目2023年10月份已投產;總投資20億元的奇瑞蕪湖造船項目今年5月底投產;總投資30億元的山東電工電器海纜項目計劃今年8月份部分投產。通過新產品不斷投入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威海經開區積極搶抓山東省發展新能源戰略契機,加強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重點跟蹤總投資140億元的華能半島北海上風場登陸點項目進展,已初步確定落戶經開區,配合已落地的山東電工電氣海纜等項目,培育集高端船舶、通用裝備、海上風電等于一體的新型海工裝備產業。
服務專業化。為加快推動產業發展,威海經開區依托中韓自貿區產業園臨海核心區域,專門規劃建設占地4.6平方公里的海工裝備產業園,通過“騰籠換鳥”盤活2800多畝低效土地資源,投資3億元完善園區基礎配套,分設船舶產業區、海上風電產業區、游艇產業區和海工裝備及配套產業區四大區域,加快構建“研發設計、船海配套、生產建造”產業體系。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27家,2023年主導產業營收達到43億元。計劃至2025年,園區營收將達到100億元,成為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的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