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愛衛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健康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鄉村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居民能夠便捷獲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個人醫療衛生負擔可承受;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重大疾病危害和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到2035年,建成健康鄉村。
《指導意見》提出,強化鄉村中醫藥服務。堅持中西醫并重,擴大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供給,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力爭實現全部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8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提高縣級中醫醫院中醫特色優勢專科服務能力、急診急救能力和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能力。推進普遍將中醫藥服務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加強中醫藥簽約人員配置。
《指導意見》聚焦持續提升鄉村居民健康水平,聚焦兒童、婦女、老人等重點人群,要求以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抓手,為鄉村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普及鄉村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進一步健全防止因病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落實醫療保障政策和社會救助措施,引導社會力量予以幫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因病返貧致貧的底線。
聚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目標,《指導意見》提出系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廁、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噪聲管控、清潔能源使用等重點工作,構建適宜生產生活的健康環境;因地制宜發展鄉村健康產業。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指導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圍繞鄉村旅游、中草藥種植加工等,探索發展鄉村健康產業。(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