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青島鑫光正鋼結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鑫光正”)9月3日晚發布公告稱,公司于9月2日與方正證券簽訂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之輔導協議,并于當日向青島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備案申請材料;9月3日,青島證監局受理了公司的申請,鑫光正自9月3日開始進入輔導期。這也意味著,鑫光正正式開啟北交所上市征程。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鑫光正已在新三板掛牌交易近9年,公司專注于鋼結構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及安裝,近兩年的財務數據也符合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最終能否如愿以償成功上市,尚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新三板掛牌9年欲再“上層樓”
公開資料顯示,鑫光正成立于2002年6月,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目前處于新三板創新層,公司位于青島平度市,注冊資本14540.37萬元,控股股東為孫炯光,直接持有公司74.02%的股份。
據介紹,創立20多年來,鑫光正憑借強大的技術能力及豐富的工程經驗,不僅獲得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壹級資質和中國鋼結構制造企業壹級資質,還擁有防水防腐保溫工程、建筑裝修裝飾、建筑幕墻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等各項資質,被列入山東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生產基地,參與了膠州國際機場、青島地鐵、青島航空技術研究院、和華科技物流小鎮、海爾、海信等項目,并與中建、中鐵等國內大型企業形成戰略合作關系。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鑫光正早在國家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就已經開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相關企業進行合作,現產品和施工服務已出口亞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歐洲等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財務數據顯示,除了2021年和2022年受大環境影響出現下滑外,鑫光正2019年至2023年營收和凈利都處于增長狀態,營收分別為5.57億元、9.27億元、8.37億元、7.29億元、9.3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46.67萬元、2915.85萬元、2047.04萬元、1631.77萬元、4602.04萬元。
尤其是2023年,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40%的基礎上,鑫光正歸母凈利潤增長176.84%,利潤數據創出了公司歷史上的最好水平。
2024年上半年,鑫光正經營業績繼續攀升,實現營業收入4.53億元,同比增長24.73%,歸母凈利潤2362.35萬元,同比增長156.43%。
或許是良好的業績增長勢頭,給了鑫光正沖擊更高層次資本市場的信心,在新三板掛牌近9年后,鑫光正終于接受IPO輔導,吹響了北交所上市的號角。為了解輔導期的時長及具體安排,經濟導報記者9月4日致電鑫光正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透露,對于公司業績快速增長的原因,其表示可關注年報和半年報。
定向增發300萬股
據介紹,鋼結構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環境污染少和可塑性強等優點,下游廣泛應用于廠房倉儲、多高層建筑、場館、電力橋梁等工業和建筑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國內鋼結構產量從2017年的6145萬噸增長到2022年的10445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19%,市場規模增速較快,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住建部發布的《“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以上,并要求大力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積極推進高品質鋼結構住宅建設,鼓勵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根據中國鋼結構協會發布的《鋼結構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到2025年底,全國鋼結構用量達到1.4億噸,占全國粗鋼產量比例15%以上,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國鋼結構建筑應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鋼結構用量達到每年2億噸以上,占粗鋼產量25%以上,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逐步達到40%左右,基本實現鋼結構建造智能化。
基于對行業發展的認識和企業自身實力的判斷,鑫光正提出了“成為全球鋼結構第一品牌”的企業愿景,顯然,實現A股上市更加有利于公司目標的實現。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啟動北交所上市征程前,鑫光正8月份剛完成了一次股票定向發行工作,發行數量為300萬股,發行價格為1.62元/股,認購對象青島光正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正是鑫光正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平臺。據悉,參與鑫光正員工持股計劃的共27人,包括公司董事長、董秘、監事會主席、財務總監及其他符合條件的員工。
鑫光正坦言,此次發行是為建立公司長期、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及骨干員工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勞動者與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機制,實現個人財富與公司發展的共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