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魯南經濟圈產業協作長三角的“觸角”再延伸。9月3日,以“擁抱長三角·攜手新魯南”為主題的山東(魯南經濟圈)對接長三角重點產業協作推介會在上海舉行。經濟導報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稀土永磁新材料生產基地等12個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簽約總金額143.8億元。會上還集中推介了濟寧、臨沂、棗莊、菏澤四市的335個項目,涵蓋重點產業、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平臺支撐等多個領域,總投資達5800億元。

山東2996個配套項目集中推介
據了解,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本次推介會。來自長三角和魯南四市的150余名嘉賓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話發展。
山東正在深度對接京津冀、長三角,努力成為北方地區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推介會上,聚焦加快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孫愛軍集中推介了全省2996個配套項目,總投資額7.4萬億元,其中過百億元項目123個。孫愛軍介紹,山東產業體系完備、制造業發展基礎堅實,嫁接高端技術、承接產業轉移合作的潛力巨大,山東與長三角在多個產業領域契合度高,攜手培育新質生產力前景廣闊。省發展改革委區域發展處處長王小伶介紹,下一步山東將開辟綠色通道,為重點項目落地實施提供全流程服務。
上海市山東商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李輝表示,上海市山東商會充分發揮上海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為山東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推動滬魯兩地產業對接,帶領更多長三角企業家了解山東、選擇山東、投資山東。
“南大門”主動敞開
由濟寧、臨沂、棗莊、菏澤四市組成的魯南經濟圈,是山東聚焦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而謀劃布局的三大經濟圈之一,亦是山東區域經濟發展的“南大門”。
魯南四市主動敞開“南大門”,頻頻走進長三角推介、招商引資。
今年6月24日,臨沂(長三角)招商推介會在上海舉行,這次會上共簽約項目58個、總投資533.9億元,涵蓋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醫養健康等多個領域。簽約項目中,共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項目9個,以及新材料類項目12個、智能制造類項目9個、新能源產業類項目4個。臨沂已成為長三角重要的人力資源輸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地、產業轉移大后方、技術資本承接地。
今年4月,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翟軍率團赴長三角、珠三角開展招商活動,并參加滕州機床產業暨新產品(上海)推介會。在這次推介會上,棗莊市共簽約項目12個,其中機床和高端裝備產業項目8個、投資額51.35億元。
2月,濟寧市走進杭州舉行了長三角產業招商推介會暨重點合作項目簽約儀式,浙江省濟寧商會會長寇天虎、安徽亞明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小寧分別致辭,表達了與濟寧合作的意愿和信心,123個合作項目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集中進行了簽約。
2月,菏澤市委書記張倫、市長李春英率隊到長三角地區無錫市、蘇州市(太倉市)、常州市、泰州市四市考察學習,問路新能源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先進制造業。

魯南四市按下“加速鍵”
魯南四市與長三角地域相連、經濟互補,多年來不斷深化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合作協作,是山東對接長三角的“排頭兵”和“橋頭堡”。在山東(魯南經濟圈)對接長三角重點產業協作推介會上,四市先后介紹了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并分別圍繞內河航運、食品文旅、鋰電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進行了重點推介。
其中,濟寧立足自身對接長三角的優勢和稟賦,重點推介了總投資1613億元的重點項目95個,簽約長三角落地項目3個。在濟寧金鄉縣,一座新材料產業園正加速崛起!拔覀冊陂L三角地區從事高分子材料行業20多年,這次被濟寧的營商環境和濟寧新材料產業園完善的配套設施吸引,簽約新項目占地128畝、總投資達12億元!蹦暇┲刑└叻肿硬牧峡萍加邢薰径麻L楊東說。濟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孟凡璋表示,下一步將全方位拓展與長三角融入度,健全跨區域合作機制,集中精力做好山東黨政代表團“蘇浙滬”之行的“后半篇文章”。
據了解,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山東加快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新格局,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著力培育全省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魯南四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強化規劃對接、政策銜接和功能鏈接,持續推動相互賦能、相向發展,為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按下“加速鍵”。
寧德時代濟寧基地項目負責人張金菊、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廣司俊宣在這次推介會上,分別代表落地魯南企業和長三角合作企業發言。他們表示,山東發展勢頭強勁、比較優勢明顯、營商環境良好、發展商機巨大,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深化與山東特別是魯南四市的交流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深挖合作潛力、提升合作水平,更好地為山東和魯南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新聞同期聲丨魯南經濟圈優勢產業集群如何打造
根據《魯南經濟圈“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魯南經濟圈將統籌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共同打造現代優勢產業集群。
引導產業合理分工布局。支持臨沂壯大發展以工程機械及農機裝備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高端不銹鋼和先進特鋼為主的金屬材料產業集群、以生物制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為主的醫藥產業集群、以糧油加工、果蔬加工為主的食品產業集群。支持濟寧加快發展高端化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綠色造紙、工程機械及農機裝備、新醫藥等產業集群。支持棗莊重點打造以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六大先進制造業和高質高效農業、新型商貿物流業、特色文旅康養業為主體的“6+3”現代產業體系,改造提升水泥、紡織服裝、造紙、食品加工、煤電等傳統產業。支持菏澤全流程打造生物醫藥和高端化工“兩大核心產業”,高品質提升農副產品加工、機電設備制造、商貿物流“三大優勢產業”,重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等一批新興產業集群,全力構建優勢突出、相互支撐、集約發展的“231”特色產業體系。
攜手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引導四市以做強石油化工、做大煤炭化工、做優精細化工為重點,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不斷延伸高端化工產業鏈;以“智能制造、設計創新、品牌塑造”為方向,加快建設紡織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自主服裝品牌,提高紡織服裝產業終端產品比重;以品牌培育、招引龍頭、規模發展、延展鏈條為重點,推動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向高端食品、安全食品、生態食品、健康食品方向發展;依托龍頭企業,加快完善造紙產業鏈,重點發展高檔紙產品,推動綠色造紙向高級精深型轉變,提高綠色造紙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
共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半導體、集成電路、軟件服務、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產業,布局建設一批信息產業特色園區,構建競爭力強、特色優勢突出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以創新驅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賦能為動力,提升發展高端裝備產業,推進整機裝備向高端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升級,加快實現產業鏈協同、專業化整合;圍繞有基礎、有潛力、有特色、市場容量大的新材料領域,建設一批特色新材料產業園區,培育特色新材料產業集群;以生物技術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等為重點,加快構建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鏈,打造全省生物醫藥產業高地。(導報記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