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9月1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山東加強新時代科普工作,推動公民科學素質提升情況。山東省科協副主席夏慶剛介紹,近年來,全省科普工作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及山東實施方案,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山東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為14.51%,較“十四五”初提高3.04個百分點。下一步,山東將聚焦五大重點人群,堅持協同推進,突出價值引領,深化科普能力建設,實現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6%的任務目標,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普支撐。

夏慶剛介紹,山東重點實施了五項提升行動與四項重點工程。
在實施五項提升行動方面,山東以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提升科學興趣、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持續增強青少年科學素質。著力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相關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課時中占比達到9.4%,科技類特色高中新增36所,科技創新類社團1.96萬個。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主陣地與社會大講堂有機銜接,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科普報告百校行希望行等每年讓1500余萬青少年受益,中學生英才計劃等每年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550余名。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每年近1000所中小學校、約50萬人(次)參賽。
以提升農民科學生活、生產、經營能力為重點,持續增強農民科學素質。每年實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鄉村振興科普行動、農業科技志愿服務等主題活動1700余場次。建設高素質農民產業服務聯盟,舉辦高素質農民專題培訓,每年培訓4萬余人。2023年山東農村居民的科學素質水平位于全國前列。
以提升健康素養和信息素養為重點,持續增強老年人科學素質。近三年開展健康科普專家走基層、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6.8余萬場次,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受眾達9700余萬人次。實施“銀齡跨越數字鴻溝”“智慧行動·百會百縣鄉村行”等專項行動1.5余萬場次、惠及120余萬人,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歡迎。
以提升技能和創新素質為重點,持續增強產業工人科學素質。健全“齊魯工匠”培育體系,每年培育“山東手造工匠”“齊魯巾幗工匠”“山東交通工匠”近百名。實施“技能興魯”行動,開展職業技能競賽、齊魯首席技師、技術技能大師認定,每年培訓企業職工近20萬人次,產業工人的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以提升科學決策能力為重點,持續增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將科學素質教育納入干部培訓內容體系,設置專題課程和網絡培訓專欄,引導領導干部用科學思維和方法處理問題。
在實施四項重點工程方面,持續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大力鼓勵科技人員參與科普事業,完善科普職稱評價,2022年設立科學傳播專業職稱,2023年將健康科普納入山東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價條件,開辟科技人員參與科普新賽道。加強科技資源科普化,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術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開發制作科技展品,不斷豐富科普資源供給。
大力推動科普信息化。深化媒體科普資源供給,在山東廣播電視臺推出《科普總動員》電視節目,每年受益人數超1200萬人次,在全國電視頻道同時段排名前10;在山東交通廣播電臺推出《你知道嗎》廣播欄目,覆蓋全省千萬級聽眾;微信公眾號《每日科普》累計發布信息600余條、總閱讀量800余萬人次;《山東省科普場所電子地圖》匯聚211家科普場所信息,科普資源傳播力不斷提升。
著力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萍紙鲳^建設實現較快發展,全省運行省市縣三級科技館38家。省級以上自然科學類科普(教育)基地近400家,市級科普教育基地1500余家。戶外科普陣地融入現代城市建設,僅淄博市建有主題科普公園和廣場84個,社區和村級科普游園162個,綠色科普長廊和樣板街巷64個,覆蓋城市廊道360公里,科普服務普惠性進一步增強。
持續提升基層科普能力。加大縣域科普能力建設,成功創建28個全國科普示范縣,依托國家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山東省科普示范工程,每年支持建設科普社區(村)100余個,支持科普專家工作室、農技協、科技志愿服務隊等組織和團隊100余個。持續壯大基層科普傳播隊伍,目前山東注冊“科普中國”信息員164萬人,居全國第三位。聚力打造科普品牌活動,去年山東開展全國科普日活動5萬余項,居全國首位;舉辦山東科學大講堂600余期,受眾200余萬人次,科普服務能力進一步夯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