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近日,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原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現身青島,參加了第五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期間舉辦的“人才引領 創新驅動”人力資源高質量發展對話會。
經濟導報記者在對話會現場注意到,曾執掌過4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寧高寧在主題演講《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中,深入探討了人才與戰略之間的關系,不僅為企業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也為院校、地方政府和區域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寧高寧談到,“企業經營管理就是兩件事情,人和戰略。人應該是第一位的。人與戰略相互作用,不可分。”
“人才決定了企業的存亡”
寧高寧開篇提到,他每次回到山東,總是感受到經濟的蓬勃發展。
“我是山東人,每次回到山東,第一個感覺是親切,第二個就是山東蓬勃的經濟發展,熱火朝天,人們的熱情很高,干勁很大,變化很快。我相信山東的發展變化一定和戰略定位、人才管理是有直接聯系的。”寧高寧說。
在演講中,寧高寧強調了人才與戰略之間的關系,探討了兩者如何相互促進,以實現最佳效果。他提到,盡管這一觀點主要從企業角度出發,但它與院校、地方政府、區域都同樣相關。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寧高寧特別強調了人的重要性。他談到了一個基本理念:“在真正的管理學里,人就是全部。”
“過去,企業在講人才、財務、營銷、產品、品牌時,往往是混在一起講的。”寧高寧說,“我做了30年的企業發現,人是不能混著講的,人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主體,人就是一切,人就是全部。如果一個企業,人找對了,空氣都變了,人才決定了企業的存亡、發展。”
寧高寧進一步表示:“實際上,企業經營管理就是兩件事情,人和戰略。首先,人應該是第一位的。所有的事業、所有的戰略,在企業經營的時候,往往談論、規劃、想象得很好,一旦落實了,卻發現沒有人、發現人的需求被低估了。這就導致在戰略執行過程中,人的組織能力拖累了戰略,或者說本身實際上不具備這個戰略能力。”
寧高寧舉例說:“我們見很多人,談很多項目、很多投資,跟別人講準備做什么東西、別人怎么做的、我要準備什么戰略規劃。然而他們在說的時候,都是假設其有團隊、有同樣的執行力,其實往往是沒有的,或者團隊是不夠的,這樣就使得戰略自然就不存在了。”
管理者需要有“人感”
在演講中,寧高寧進一步用圖示闡明了人才與戰略的關系。圖示的右邊代表戰略,左邊代表人,展示了人和戰略的相互作用。
寧高寧談到,“所謂的企業戰略,我們叫方向感,包括企業通過市場、資源、戰略決定了企業的未來,同時也會選擇一些行業及區域,選擇資源的配置和風險管理,此外還有市場競爭力、產品力、營銷能力,所有這些過程落到最終會進行一個評價。任何企業不管大小,都類似于這個循環。”
圖示中的左邊是人,寧高寧特別提到,將其取名“人感”。為什么說“人感”?
他解釋:“因為我覺得大部分的管理者對人有體制、機制、組織的管理,但是對人的感覺不足,對人的需求、人的本性、人的社會性,對于人本身的自我感受是感受不夠的,這樣的話就變成了沒有‘人感’。看到一個人能否即刻感覺到這個人的感受、他本身的能力,以及他適合做的工作和他可能的預期表現,這個是比較難的事情,所以取名叫‘人感’。”
“實際上,我發現所有的企業經理,沒有‘人感’,做不好,他必須有一個對人的感覺。”寧高寧比喻說,“就像我們聽音樂有樂感、學語言有語感、買衣服有手感那么有感覺的。”
他提到,人的部分還包括:從人性、價值觀、人生目標到管理能力、認知能力,到‘人感’,同時從對團隊和團隊的領導力、制度及激勵,再到總體評價。
寧高寧總結說:“整體來講,這是對人和組織的循環,兩者是共存、互為依存,同時互相作用的。”
在寧高寧的演講中,他反復強調了人的重要性。
“我在看了這么多企業后發現,戰略的真正起點一開始都以為來自市場,實際上,戰略起點可以來自人的價值觀、可以來自人性、可以來自人生的目標。我突然發現,原來所謂組織的戰略和組織成員的人生目標追求是一體的。”寧高寧說。
他談到,“如果這個組織不能把成員的個人追求和組織的目標完全聯合在一起、一致起來,那么,這個組織內部每個人想的和組織想的都不一樣。事實上幾乎沒有企業能百分之百連起來。企業的好壞,就在于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的關聯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