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高端重型發動機智能制造工廠 圖片來源于網絡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卓越級智能工廠(第一批)項目的公示》,包括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端服務器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智能工廠在內,山東共有22家工廠名列其中(含青島7家),數量僅次于江蘇的23家,居全國第二。
“卓越級”是智能工廠培育的四個梯度之一。早在2016年,山東便努力打造中國制造2025“山東版”,開啟了包括“智能制造工程”在內的八大工程。山東省數字經濟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張鎮認為,今年是“中國制造2025”收官年,預計將誕生一批更高梯度的領航級智能工廠。“與‘卓越級’相比,‘領航級’將通過更深化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探索出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模式,并對外輸出。”他表示。
四級梯度培育全面落地
卓越級智能工廠首見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開展2024年度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的通知》(同時印發了4個附件,以下統稱為《通知》)。該文件還提到,智能工廠是通過部署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和系統,推動生產設備和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開展業務模式和企業形態創新。
智能工廠的相關理念則可追溯到2015年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該文件明確提出,要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中國制造2025》很快便在山東落了地:2016年年初,山東便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下稱《山東綱要》)。該綱要明確要組織實施八大專項工程,圍繞自主創新、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積極推進先進經營理念、先進技術標準、科學管理方法、高效工藝設備等在制造業廣泛應用,努力縮小與國際制造業先進水平差距。具體而言,要以建設新型智慧園區和智能工廠為重點,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推進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那么智能工廠又該如何培育?《通知》明確,要構建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并分為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和領航級四個層級。其中,基礎級智能工廠的定位是普及推廣:鼓勵制造業企業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和系統,加快生產過程改造升級;在普及推廣的基礎上,鼓勵基礎級智能工廠推動生產、管理等重點環節集成互通和協同管控,向先進級智能工廠升級,最終實現規模建設。
最近公示的卓越級智能工廠,則是通過推進制造各環節集成貫通和綜合優化,由先進級智能工廠躍升而成,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則組織開展相關的培育和認定工作。此外,卓越級智能工廠還被要求積極培育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和標準并復制推廣,推動能力共享和協同升級。
智能工廠培育的第四梯度也是目前的最高梯度,則是“領航級”。《通知》鼓勵卓越級智能工廠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的深度應用,探索未來制造模式向領航級智能工廠邁進。同時,領航級智能工廠還被要求積極對外輸出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模式,引領研發范式、生產方式、服務體系和組織架構變革。
張鎮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今年是“中國制造2025”的收官之年,智能工廠的梯度培育必然會展現豐碩成果,屆時必將推出一批領航級智能工廠,并對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點線面”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通知》對于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智能工廠的培育條件,均要求圍繞智能制造典型場景,部署一定程度(分別為必要的、廣泛的、系統化的)的智能制造裝備。張鎮據此指出,智能工廠培育,側重點在于智能制造裝備的應用部署。
對于智能制造裝備,2016年的《山東綱要》便有所涉及:該文件明確要求組織實施的八大專項工程中,便有智能制造工程。具體要求則主要是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快發展各類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并以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化控制、供應鏈優化為路徑,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系統、增材制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到了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印發的《“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又提出了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發展行動等6個專項行動。該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推動先進工藝、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深度融合,通過智能車間/工廠建設,帶動通用、專用智能制造裝備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級;推動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應用,研制一批國際先進的新型智能制造裝備。
具體到山東,2022年3月印發的《山東省智能制造場景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培育認定辦法》,則將智能工廠的信息基礎設施、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等8個關鍵要素一一認定。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提到智能工廠的生產設備需要實現自管理,實現設備臺賬、點檢、保養、維修等管理數字化,在故障時則須自動報警和預診斷,而且還要求部分智能設備可自動調試修復。
當年8月份,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又印發了《山東省智能制造提質升級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構建以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高級化為“點”,車間、工廠、產業鏈多層次全鏈條智能化為“線”,智能制造區域發展協同化為“面”的“點線面”一體化發展新格局。而該文件明確的重點任務之一,便是要增加智能制造裝備供給,重點圍繞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等核心裝備,每年培育30項左右智能制造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
到了2024年,山東又公布了年度山東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場景和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名單,確定浪潮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等100個智能工廠、山東匯金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個數字化車間、啟征新能源汽車(濟南)有限公司等201個智能制造場景和聯通(山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等32個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該文件還要求進一步加大智能制造工作力度,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智能化轉型,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塑造山東制造新優勢。
2024年年底,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山東累計入選的數量已達8家。張鎮提到,“燈塔工廠”正是智能工廠培育的重要參考,而這些遍布山東的燈塔工廠,也成了山東智能工廠建設,尤其是在智能裝備應用方面的重要標桿。
探索未來模式,引領企業變革
縱觀山東的首批22家卓越級智能工廠不難發現,這些企業的分布領域,與《山東綱要》布局的十大裝備制造業、十大特色制造業高度一致。
比如: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端服務器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智能工廠”,明顯屬于十大裝備制造業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裝備;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的“數據驅動的高速列車智能工廠”,又與軌道交通裝備高度關聯。
在十大特色制造業領域,青島啤酒(棗莊)有限公司的“啤酒全流程精益管理智能工廠”,明顯屬于食品領域中的酒類制造業;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多場景數智協同智能工廠”,又與新材料領域中重點發展的先進高分子材料相關。
根據《通知》,首批公示的卓越級智能工廠都被鼓勵向領航級智能工廠邁進,那么未來的“領航級”應該是什么樣子,比照“卓越級”又領先在哪些方面?張鎮提到了山東制造業正不斷提升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山東某企業接到一筆訂單,是德國某企業為救護車配備的車載冰箱,”他舉了一個案例,“這筆訂單只有幾十臺,而且車載冰箱的技術參數也與傳統冰箱相去甚遠,需要單獨開模、成本極高。按照傳統制造業運營模式,這筆訂單怕是要放棄的”。
不過該企業成功履行了這筆訂單:數字化助企業迅速設計出產品,網絡化讓企業很快找到了零配件供應商,智能化則自動匹配優化了上游采購、得出生產計劃的最優解,最終訂單順利投產。張鎮認為,《通知》鼓勵“探索未來制造模式”,企業借助不斷提升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了生產效率壓低了生產成本,這些都應該是未來制造模式的特點,也應該是領航級智能工廠的特色。
“在‘中國制造2025’收官年,領航級智能工廠的問世,必然會成為制造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模式輸出的節點,并承上啟下,在未來繼續引領研發范式、生產方式、服務體系和組織架構變革。”張鎮表示。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