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春節越來越近,年終獎發放的日子也在到來,銀行陸續開啟理財“春節檔”。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已有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瞄準了投資者的年終獎,紛紛推出了年終獎專屬理財產品。在推薦的理財產品列表中,除了大額存單外,還有中低風險的現金管理類和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提前布局既是滿足客戶需求,也有助于搶占市場先機。對于投資者而言,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不僅要關注產品的潛在回報,也要重視產品的流動性和安全性,有效控制投資風險。
大額存單“上新”
“現在有沒有大額存單?”
“有的,我們行今年推出了新的大額存單產品,額度比較充足,而且年利率相對存款而言也高一些,3年期的利率為2.20%。”
這是經濟導報記者在一家股份制銀行聽到的一段對話,對話的雙方分別是在濟南市一家外企工作的李冰和銀行的理財經理張萍。
李冰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雖然年終獎還沒發,但以前的操作是提前還房貸。“今年不想提前還房貸了,想錢生錢。感覺還是大額存單好一點,能保本還有一定收益。”
張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其所在的銀行就停售了3年期的大額存單。“新年伊始,3年期的大額存單‘重出江湖’,雖然利率下調了,但大額存單還是比較受客戶的追捧。”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5年開年以來,大額存單市場熱度上升,越來越多的銀行密集發行2025年首期大額存單產品。據梳理,目前發布2025年大額存單發行公告的銀行已有30家左右。
“起售額度20萬元,1年期年利率1.5%,6個月年利率1.35%,3個月年利率1.15%。”近日,一家國有銀行的客戶經理在朋友圈發布產品廣告,介紹今年新的大額存單產品。
在另外一家國有銀行,客戶經理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推出的大額存單認購時間截至本月底。“起存金額均為20萬元,期限從1個月至3年不等,年利率最低1.15%、最高1.9%。”
交通銀行的客戶經理介紹,3個月、6個月、1年、2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分別為1.35%、1.55%、1.60%、1.70%,銷售期從1月2日至1月30日。

與國有銀行不同的是,大多數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3年期利率普遍超過2%,1年期或以下等較短期限的大額存單利率均在2%以下。如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為2.15%,2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為1.7%。
銀行業分析師張鵬博告訴經濟導報記者,2024年,部分銀行減少包括大額存單在內的高息負債產品發行規模,究其原因就是為了降低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新年伊始,銀行發行大額存單意愿較強主要在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為完成年度攬儲目標、保證充足的流動性,銀行傾向于通過集中發行大額存單迅速籌集資金,實現“開門紅”;另一方面是因為受企業分紅、年終獎發放等因素影響,年初市場資金面較為寬松,為大額存單的順利發行創造了較為有利的市場環境。
推出“年終獎”專屬理財產品
除了大額存單外,“年終獎”專屬理財產品也是銀行力推的產品之一。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密集發布年終獎投資攻略推薦“優選”產品,或新設“年終獎專屬”理財產品。
如,中郵理財打出“年終獎這樣‘花’,輕松躺贏春節高端局”的營銷口號,推出福瑞·鴻錦封閉式2024年第63期(元旦專屬安盈薪享款)理財產品,該產品投資性質為固定收益類、風險等級為中低風險。需要注意的是,該產品只面向郵儲銀行工資客戶發售。
工銀理財推出“新年‘薪’愿,年終獎要旺旺旺”活動,針對活錢管理、穩健理財以及長線投資三重需求推薦了多款理財產品。
中信銀行推出了“加薪計劃新年專享理財”,針對預留日常要花的錢推薦了兩款日開型理財產品;針對工資、年終獎等大額收入則推薦了多款最短持有期產品,最短持有期限包括7天、30天、60天等,以及一款新發的3個月封閉式產品。上述產品的風險評級均為PR2。
交通銀行推出了“開‘薪’年終獎”活動,將年終獎規劃為3份:10%為過年用錢,例如給子女的紅包、置辦年貨、年度旅游計劃,“隨時可用,快速申贖”;30%—40%為日常開銷,可用于子女教育、生活開銷、家人健康等,“隨時可用,資金不閑置”;50%以上為中長期儲蓄,可用于養老計劃、教育籌備等,“立足長期、穩中求進”。根據這樣的規劃,該行也推出了理財、基金、存款等產品。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張鵬博看來,年終獎對于許多客戶來說是一筆重要的資金,他們通常希望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資金的增值。“雖然各家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無論是從投資期限、風險等級還是收益預期上,都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因為要理財而理財。”
對于張鵬博的看法,張萍表示贊同。在她看來,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理財產品,不僅要關注產品的潛在回報,也要重視產品的流動性和安全性,有效控制投資風險。
“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建議選擇中低風險或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風險承受能力較高、投資經驗較為豐富的投資者,可以在合理配置低風險產品的基礎上,適當選擇一些權益類理財產品進行配置,但要注意控制投資比例,避免因市場波動而導致本金的大幅損失。同時,要注意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并不代表實際收益,實際收益可能會因市場環境等因素而有所波動。”張萍分析。
張鵬博給出的建議是,對于短期資金,投資者可以選擇流動性較高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對于中期資金,可以考慮配置中低風險的固收類產品或“固收+”產品;對于長期資金,則可投資于含權類理財產品。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