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0%,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7.3%,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7.6%,均高于名義經濟增速。2024年全年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8.09萬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4.33萬億元。
專家表示,2024年12月金融數據總體平穩,保持較強的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有效融資需求將進一步改善
當前,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顯現,貨幣信貸總量保持總體穩定。數據顯示,2024年12月社會融資規模、M2、人民幣貸款等數據,同比增速相比上月有升有降、總體穩定,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穩定。
各項支持政策還在逐步顯效。2024年9月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密集出臺并逐漸顯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進一步穩定了社會預期、提振了市場信心,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增多。
事實上,從宏觀政策出臺到企業、居民投資決策調整,從信貸需求改善到信貸數據增長,都還需要一定時間。專家表示,隨著后續各項政策持續發揮效果,有效融資需求將進一步改善,金融部門也將持續發力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共同支持金融總量持續穩定增長。
增量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在地方化債、不良資產處置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質效還會進一步提升。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8.09萬億元。其中,2024年12月新增貸款近1萬億元,從歷史上看屬于較高水平。
專家分析,往年金融機構在年底會留有余地,以等待下一年的年初實現“開門紅”。2024年底貸款能在上年高基數基礎上繼續投放較多,說明2024年9月以來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出現一定回暖跡象。
與此同時,近期地方化債和不良貸款核減對金融數據影響較大。有市場機構估算,2024年12月,這兩個因素對貸款增長的影響可能超過1.5萬億元。如果還原地方化債和不良資產處置的影響,2024年12月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速超過8%,銀行信貸支持力度明顯大于往年。
“從長遠看,地方隱性債務置換、金融機構化險對于紓解債務鏈條壓力、增加地方可用財力、暢通經濟循環、改善銀行資產質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都是好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也在提升。”上述專家說。
貨幣政策仍需持續發力
專家表示,未來經濟增長要更注重高質量發展,宏觀調控思路要從以投資為主轉向投資、消費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費。2025年的重點任務是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就需要更加注重財政與金融的配合。
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從提高居民收入、擴大消費補貼支持、創新消費供給、完善社會保障等方面發力,有效擴大消費,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作用,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展望2025年貨幣政策,專家表示,有關部門將繼續保持對實體經濟較大的支持力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我國2025年將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實質做法和名義說法統一起來,給市場吃下一顆“定心丸”,有助于更好地表明貨幣政策的堅定立場,穩住預期、提振信心。
此外,也要看到,當前經濟回升向好勢頭仍面臨不少內外部不確定性,物價持續低位運行的情況依然存在,下階段的貨幣政策仍需持續發力。上述專家認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會與總體宏觀調控思路轉變保持一致,更多支持擴消費、惠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