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區域發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強調要“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極。”
同時,報告還提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創新、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對區域發展而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哪些新的信號?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政府工作報告在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發展空間格局。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城鎮化質量水平,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縣域經濟的表述是“加快補齊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
“縣城是融合城鄉的一個關鍵點。”山東財經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院教授董彥嶺對經濟導報記者說,“未來城鄉融合發展,縣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承載主體,它能夠緩解大城市的壓力,有效銜接城鄉。”
在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方面,報告還提到,科學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進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強化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保障,推動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暢通參加社會保險渠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董彥嶺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都市圈未來是區域經濟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增長級。”
他談到,現代經濟實際上呈現出點狀發展的格局,城市群聚集了大部分的人口和產業。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看,大城市或城市群在整個經濟中的引領作用會越來越強,體現出聚集發展的效應。
“像山東比較典型的是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現在,山東還提出了要加強濟南、青島兩個都市圈之間的協同聯動,來提升都市圈的能級,實現相互賦能、協同發展。”董彥嶺說。
山東的國家級都市圈已經快速擴容。就在去年3月份,山東省政府發布了《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加上之此前落地的青島都市圈,山東已經擁有兩個國家級都市圈。去年年底召開的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省內加快構建“兩圈聯動、三核引領、陸海統籌、全面發力”的發展格局。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了要“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城市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加強燃氣、給排水、熱力、地下管廊等建設和協同管理。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完善無障礙適老化配套設施,提升社區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經濟大省挑大梁”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等戰略。
在區域戰略層面,報告強調要“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同時,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董彥嶺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全國三大經濟增長極——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從山東的角度來看,對接京津冀和長三角也已成為區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山東在內部強調都市圈的協同發展,而在外部,則要著力推動與京津冀、長三角的對接。
“京津冀和長三角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人才資源和資金資源,各類要素高度集聚。未來,如何充分借力,對于山東的區域發展也是很重要。”董彥嶺認為。
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上聚焦用力,縱深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深度對接京津冀、長三角,加強與中部地區、東北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協作。省內加快構建“兩圈聯動、三核引領、陸海統籌、全面發力”發展格局。
就在上個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深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度對接京津冀和長三角行動方案(2025-2027年)》,深度對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提出六個方面重點任務,圍繞協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協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協同提升基礎設施聯通水平、協同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協同推進全面綠色轉型發展、協同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標志性工程、平臺、項目,以點帶面促進全方位深度對接。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大省挑大梁”已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創新、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這對山東來講意義比較大。”董彥嶺對經濟導報記者說,“從2024年的表現來看,山東的經濟發展較為亮眼。山東的發展潛力、資源稟賦及區位優勢等實際上是有其自身優勢的,展現出較強的韌性與潛力。要“挑大梁”首先就是在改革開放方面邁出比較大的步伐,同時將實干、巧干、創新干緊密結合”。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深化東、中、西、東北地區產業協作,推動產業有序梯度轉移。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積極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
海洋經濟的發展也是重點之一,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