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產品審批大放送!科創綜指、自由現金流以及A500三大“頂流”指數的相關產品在同一天獲批。
3月12日,從中午到晚間,三只指數相關產品密集獲批。
科創綜指ETF聯接基金率先拉來了獲批的帷幕。12日中午,易方達、華夏相關獲批海報、短訊發布,6000億ETF巨頭隔空拉開正面對壘架勢。當然,監管沒有厚此薄彼,在2月28日上報的14只科創綜指ETF聯接基金均同時獲批,除了上述兩家巨頭,還有華泰柏瑞、建信、招商、博時、鵬華、景順長城、國泰、工銀瑞信、富國、南方、匯添富、天弘。
緊接著,到了下午,摩根資產管理、華寶基金2月25日上報的兩只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拿到批文。這兩只產品是上交所首批自由現金流策略的ETF,也是市場首批跟蹤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的產品。
再晚些時候,摩根資產管理、工銀瑞信、國泰易方達等旗下中證A500指增ETF獲批。按照慣例,同日上報的華安、天弘、國聯安等旗下同類型產品或均已獲批。
20余只產品同日獲批,跟蹤都是當下最熱門的指數,接下來發行市場的鏖戰在所難免,有公司已經蓄勢待發,表示不久將開啟發行;有的公司則表示,手里還有其他重要產品在發,和同業錯開發行。
按照獲批順序,分別來看看基金公司布局的原因、準備情況。
一是科創綜指ETF聯接。
14家基金公司在科創綜指ETF上市后就集中上報了聯接產品,2月28日上報,中間隔了一周兩會的時間,從指數產品的上報到審批來看,8個工作日,屬于正常的速度。
作為場外聯接基金,基金公司對這只產品格外重視。原因很簡單,場內資金的“質量”真的堪憂啊!
第一只科創綜指ETF在2月28日上市,截至3月11日,12只有數據的科創綜指ETF資金均為凈流出,合計凈流出81.8億,以14只科創綜指合計發行規模200億元來粗略計算,規模縮水四成。
“產品上市后,市場表現較高,產品凈值有所增長,不少大資金選擇退出。”某業內人士表示,現在不少ETF在發行階段給出較高的激勵,有的資金為了高激勵而來,有部分資金“上市就走”已經成為“潛規則”。
誠然,基金公司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越來越多基金公司不再主張完成發行上限,而是轉而注重資金質量,而場外資金相對“高質量”,銀行、三方渠道更多希望吸引真正看好板塊,希望布局的個人投資者。
此外,同樣2月28日上報,中歐、長城、永贏等3家基金公司的科創綜指場外指數基金,博道、國聯、華商、大成、泰康、天弘、安信、國君資管、國投瑞銀、富國、博時等11家基金公司上報的科創綜指增強基金,目前仍等待批復狀態。
二是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
自由現金流產品又是一個新晉網紅,該類型產品財聯社曾在《又一新秀ETF走紅,似紅利但非紅利,自由現金流指數為何引基金公司紛紛布局?》中,對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聚焦指數,中證旗下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500自由現金流指數、800自由現金流指數、1000自由現金流指數以及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指數等合計7只自由現金流進行過詳細介紹。
此次獲批的是摩根資產管理、華寶基金旗下的2只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這兩只產品是上交所首批自由現金流策略的ETF,也是市場首批跟蹤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的產品。從基金公司發行節奏來看,或將于近期開啟募集。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指數及量化投資部總監胡迪表示:“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指數聚焦自由現金流因子,優選盈利質量高的公司作為成分券,通過自由現金流加權,行業分布上剔除金融、地產行業,偏向自由現金流穩定的成熟行業板塊,分紅潛力大。”
胡迪進一步指出,從海外經驗來看,海外市場對自由現金流因子關注較早,歐美市場相關指數基金的發展較為成熟,美國頭部指數機構均推出了自由現金流相關指數,并衍生出多類ETF產品,2016年美國市場就推出了首只自由現金流相關ETF。自由現金流是紅利分配的基礎,但更側重企業內生增長能力,而紅利策略側重股息分配結果,兩類策略通常在行業分布上有一定互補性。此外,自由現金流策略或可作為平衡成長股投資的底倉工具。
華寶基金也表示,自由現金流等于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減去資本支出,代表了上市公司留存給股東的真實現金水平。該現金流可以用于給股東的分紅、回購或未來進一步擴大再生產。一般來說,自由現金流高的上市公司相對成熟,盈利能力更好,潛在分紅能力更強,股息率更高。滬深300中,由于其成分股普遍是步入成熟期的大市值公司,自由現金流的理念與這一寬基指數更為匹配。從結果來看,滬深300中通過自由現金流率選股的組合具備高穩定性、高可靠性、低換手率的特點。
三是老網紅中證A500指增ETF獲批,布局“主動管理”ETF時代。
出道即巔峰的中證A500ETF依然是創新產品的最愛。3月12日,摩根資產管理、工銀瑞信、國泰易方達等6只中證A500指增ETF獲批。
指增ETF也是今年ETF重要的發展趨勢。海外稱之為“主動ETF”, 申萬宏源研究,2024 年美國新發的 727 只 ETF 中,579 只為主動產品,數量占到全部新發產品的 80%,相比于 2023 年的 76%進一步小幅提升。
隨著海外ETF市場發展愈發成熟,越來越多非純被動的ETF正走入投資者的視線,包括基于量化策略的指數增強型ETF、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主動型ETF等等,ETF作為投資工具,其承載的策略正變得越來越豐富。
在業內看來,盡管國內不提倡“主動”ETF這樣的叫法,但仍是行業布局的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公募摩根資產管理也第一時間“嘗鮮”該產品。摩根資產管理總經理王瓊慧表示,摩根中證A500增強策略ETF是摩根資產管理中國旗下首只指數增強型ETF,也是國內首個由外資公募基金公司擔任管理人的指增型ETF,對摩根資產管理中國的ETF戰略有著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摩根“A系列”ETF至此迎來新的一員。
“摩根資產管理作為全球領先的主動ETF發行商,深感指增策略ETF是ETF應用拓展的重要一步,將基于全球視野和本土實踐經驗,為摩根中證A500指增ETF賦能,與投資者一起共赴ETF進階之路。”王瓊慧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