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A股市場迎來“分紅盛宴”。據Choice數據統計,春節后至3月15日,共有97家上市公司披露分紅預案,預計分紅總額超56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9家公司、474億元規模顯著增長。
深交所成為此次分紅潮的“主力軍”,49家深市公司合計派發超459億元,占比超八成,中小盤成長型企業盈利復蘇成為關鍵驅動。分行業看,制造業以絕對優勢領跑,67家企業豪擲423億元,占比74.6%,其中寧德時代以200億元分紅總額“一騎絕塵”,每股派息4.553元刷新市場紀錄;金融業雖僅5家參與,但平安銀行等企業以高額派息展現強勁盈利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分紅潮與春節前形成鮮明對比,此前銀行與食品飲料板塊主導分紅,而節后制造業強勢崛起,凸顯經濟復蘇背景下實體產業的韌性與活力,為投資者注入信心。
分紅總額同比增近20%,深交所成“主力軍”
今年春節后,A股分紅潮再次來襲。據Choice數據統計,春節后至3月15日,共有97家上市公司披露分紅預案,預計分紅金額超56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6%,平均每家公司的分紅金額達5.85億元,較去年的5.33億元進一步提升。
分交易所來看,深交所成為“主力軍”,共有49家上市公司披露分紅預案,分紅總額高達459.55億元,占比約81%;上交所45家,分紅總額106.92億元;北交所3家,分紅總額8901.21萬元。主要是因為上交所多數上市公司在年前就已進行了大規模分紅,年前上交所69家公司的分紅總額占比近90%。深交所涵蓋眾多中小盤成長型企業,這些企業在經濟復蘇和行業發展中表現活躍,盈利增長推動分紅增加。

從板塊分布看,主板企業以69家公司的體量貢獻了291.37億元分紅,占總金額的51.4%;創業板雖僅有17家公司參與分紅,但憑借寧德時代等巨頭的“大手筆”,總額高達262.42億元,單家公司平均分紅15.44億元,遠超主板水平。科創板與北交所的分紅規模則較為溫和,分別為12.69億元和0.89億元。

制造業“扛大旗”,金融業緊隨其后
行業維度上,制造業以絕對優勢領跑。67家制造業公司合計分紅423.39億元,占比74.6%,平均每家企業分紅6.32億元。寧德時代以200.49億元的分紅總額獨占鰲頭,其每股派息4.553元的高比例,成為市場焦點。此外,華利集團、東方雨虹等制造業企業也均以超20億元的分紅規模躋身前列。
金融業雖僅有5家公司參與分紅,但總額達96.38億元,單家企業平均分紅19.28億元,顯示出行業強勁的盈利能力和回報意愿。平安銀行以70.25億元的分紅總額位列金融業榜首。
其他行業中,交通運輸、水利環境等板塊的分紅規模雖較小,但部分企業表現亮眼。例如,粵高速A以10.93億元分紅領跑交運板塊,瀚藍環境則成為環保行業“分紅擔當”。

寧德時代“一騎絕塵”,高派息企業扎堆制造業
在每股派息前20的上市公司中,寧德時代以每股派息4.5530元、分紅總額200.49億元位居榜首。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憑借其在電池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市場競爭力,實現了高速增長,也為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前20名高派息企業中,制造業占據15席,電子設備、汽車零部件、電池材料等細分賽道企業密集上榜。

若以分紅總額排序,寧德時代仍穩居第一,平安銀行、寶豐能源、中興通訊等分列二至四位。其中,平安銀行憑借194億股的總股本,以0.362元的每股派息實現70.25億元分紅,成為年后金融業“分紅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