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3·15晚會的時候,星空君正在做一個ComfyUI的工作流。這個工作流可以復現前幾天谷歌Gemini新更新的功能:任意組合兩張圖片的元素,生成一張新的圖片(Gemini 2.0 Flash)。
這種技術,廣泛應用于電商、廣告領域。
大概2023年開始,一些初創公司就從事相關領域的開發,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然后,Gemini直接實現了用簡單的文字進行調整和組合,一桿子打翻了整條船,這些從事AI電商圖片的公司被迫轉型。

甚至Photoshop也受到牽連,Adobe公司的股價在Gemini 2.0 Flash發布后暴跌了13%。
這僅僅是開始,原因很簡單,Gemini的功能看起來很神奇,其實不過是把已有功能進行了整合。在開源的ComfyUI+Flux里復現這些功能,技術上并不復雜,只不過之前沒有人從事這方面的推動而已。
技術革命的時代,每個人都會直面改變。
此時此刻,當瀏覽器里彈出衛生巾、一次性內褲等驚悚的質量問題時,星空君坐不住了。
因為真的有一頭牛。
星空君出差旅行帶一包一次性內褲是常態,誰來捍衛我們的肌膚健康?
“塌房”的衛生巾、紙尿褲代工廠,品牌并不知名,如果購買貴一點知名品牌的話,大概率不會進坑,但一次性內褲就不一樣了,因為出事的居然是知名品牌。
據央視3·15晚會,涉事代工廠生產過的產品涉及“初醫生”一次性內衣、“貝姿妍”一次性內褲和“浪莎”一次性內褲,為了控制成本,部分產品不進行殺菌消毒。

浪莎股份收到監管函
3·15晚會當晚,浪莎股份收到了上交所的監管函,并及時發布了公告。

能把上交所和上市公司都第一時間拉出來加班的,還得是央視。
上世紀80年代,翁榮金兄弟三人從浙江義烏起步,最初從事小商品貿易,賣過玩具、相冊、飾品等多種商品。經過市場摸索,他們發現襪子作為生活必需品,市場需求大且利潤較高,于是決定專注于襪子生意。
1995年,翁氏兄弟與香港商人合資成立義烏浪莎針織有限公司,正式進入襪子制造行業。
1996年,浪莎在中央電視臺投放了中國第一支襪子廣告,邀請張柏芝等明星代言,廣告詞“浪莎,不只是吸引”迅速傳遍全國。這一營銷策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吸引了大量經銷商。
2001年,浪莎集團開始向多元化產業拓展,涉足內衣、日化、房地產、金融等領域。其中,內衣業務被寄予厚望,成為集團的重要增長點。
2007年,浪莎集團通過收購四川長江包裝控股有限公司實現了借殼上市。
比較有趣的是,浪莎集團上市的主體是內衣業務,而非其核心的襪業業務。
2016年,紫光集團一度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坊間各種猜測紫光旗下業務可能會借殼上市。但后來隨著紫光集團自身的戰略調整,二者在股權上的合作不了了之。
因市占率最高的襪業并未上市,結合公司2024年半年報看,浪莎股份7成以上營收來自于短褲和內衣,其中以短褲為主。
數據來源:iFind
半年報監管函
在3·15晚會之前,浪莎股份在2024年半年報發布后還收到了一份上交所的監管函。
第一個問題就是收入的確認。
上交所就公司的半年報,僅收入確認方面,就問了六個問題。包括毛利率變動、供應商與經銷商披露、收入確認合規性、第四季度收入合理性及營業收入扣除等方面的核心問題。
公司用了幾十頁詳細回答,其中列出了前十大經銷商。

不難發現,浪莎股份的核心銷售渠道就是線上。
星空君經常聽到抱怨,說實體經濟不好干,樓下的門頭又倒閉了等等。
浪莎的內衣是實體經濟嗎?當然是,但它的銷售渠道在線上。現在連外賣都轉型線上了,KFC的6成營收來自外賣,那么樓下的門頭倒閉就是正常現象了。
不要拿20年前旺鋪的定義來看待現在的實體經濟,現在的實體經濟也是要通過線上渠道進行銷售。
這也是星空君堅持的一個觀點:現在的經濟并沒有大的問題,小問題是結構性轉型。
OEM的問題
半年報監管函中,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是關于OEM。
上交所是這么問的:是否存在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2號—業務辦理》附件第七號《財務類退市指標:營業收入扣除》有關規定應予以扣除的營業收入及原因。
這個問題回答不好就是送命題。
浪莎股份回函稱:公司主營業務為針織品內衣的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有無縫和有縫保暖內衣、時尚內衣、男女短褲、文胸等。為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充分利用和整合社會存量資源,公司采用產品自主設計與生產外包、自產模式,公司以自主設計與生產外包供應鏈管理經營模式為主(以下簡稱:OEM)。OEM模式:公司將所需要的產品委托給其他合作廠商按照公司制定的生產標準、款式要求進行生產加工,公司對其生產過程進行跟蹤,并對最終產品的質量把關驗收,最后將產品通過本公司的銷售渠道進行銷售。
自主生產方面,生產車間按照訂單生產產品,然后根據生產需要,確定需要的原、輔料、規格、數量,并制定原、輔料采購計劃,進行采購,將原材料加工成成品以后通過自身的銷售渠道對外銷售。
公司采用上述OEM為主、自產為輔的生產模式,以及經銷銷售模式。近兩年來OEM生產占比均超過85%,占比較大。雖然公司產品主要源于OEM生產,但對于OEM生產的產品公司均需入自有倉庫進行實物管理,公司承擔存貨庫存風險;公司對OEM產品有自主定價權,通常按照品類參考銷售情況在成本基礎上加成一定利潤定價,公司對OEM產品承擔主要責任,擁有運營權。依據公司生產經營實際情況,公司不存在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2號—業務辦理》附件第七號《財務類退市指標:營業收入扣除》有關規定應予以扣除的營業收入情況。
按照新收入準則,委托OEM代工的模式,可能存在兩種核算方式:總額法和凈額法。
如果OEM業務被定性為凈額法核算,那么公司的營收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會觸發退市標準。
這段回應里,最關鍵的要點是:入自有倉庫。如果屬實,那總額法核算問題不大,如果不屬實,那就麻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