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比亞迪“全民智駕”濟南發布現場
最近,搭載比亞迪“天神之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終于在山東全面上市。經濟導報記者親測后發現,該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在相對簡單的路況下,能作出與司機相同的駕駛決策,并且能在駕駛員離開的情況下,自動泊入車位。可以說比亞迪的智能駕駛輔助,已經覆蓋了大部分用車場景。
高階智駕輔助系統曾經是豪車的專屬。隨著“天神之眼”在比亞迪全系車型的實裝,智駕輔助車型的門檻已降至7萬元左右。受訪經銷商希望智駕輔助能借助低門檻實現快速普及,并為汽車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
模仿司機的決策輔助
“合格的智能駕駛輔助,一定要跟司機配合默契,這樣司機才能放心將繁瑣的操作交給智駕系統來輔助。”在被問到智能駕駛輔助的使用感受時,比亞迪汽車海洋網(濟南盛世路騏4S店)資深銷售馬中輝如是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前段時間,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宣布,比亞迪全系將搭載高階“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其中,海洋網海鷗智駕版上市價格低至6.98萬元到8.58萬元。王傳福還認為,未來兩三年,高階智駕將成為一項跟安全帶、安全氣囊一樣必不可少的配置。
那么,“跟安全帶、安全氣囊一樣必不可少”的智駕系統又是什么樣子呢?隨著搭載智駕系統的車型陸續到貨,3月15日,經濟導報記者聯系了盛世路騏4S店,準備親身體驗一番。
試駕車輛正是價格低至7萬元的海鷗智駕版。開啟智能駕駛撥片后,車輛開始在市區低速行駛,遇見紅燈時自動剎車,綠燈亮起時又自動起步。經濟導報記者感覺和平時手動駕駛沒有太大區別,只是與前車車距保持略小于記者的習慣。
上了高速路,車輛開啟自動駕駛準備在匝道匯入主路時,經濟導報記者發現后方主路有一輛大貨車駛來,速度并不很快。此時,記者感受到自己乘坐的車輛明顯提速,并在大貨車前方匯入主路,且保持了安全車距。實際上,此時經濟導報記者已經決定踩下加速踏板、退出智駕輔助,手動駕駛匯入主路,但很明顯智駕系統采用了相同的決策,這也讓人對智駕輔助感到放心。
據馬中輝介紹,“天神之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采用多傳感器融合,29個智駕傳感器遍布車身四周,而系統作出的決策,正是車輛基于自身傳感器作出的,所以,這更接近于司機的決策邏輯。他表示,“正是相近的決策邏輯,才會讓司機與智駕系統配合起來相得益彰,車開起來也更輕松舒適。”
隨后,經濟導報記者又體驗了智能泊車功能。當時的試駕車位稍顯擁擠,在相關功能被打開后,智駕系統第一時間準確掃描到了空車位。經濟導報記者隨后選中該空車位,并離開主駕座位,這輛車居然一把自動泊入車位,這“車技”讓一眾圍觀的老司機不住點頭。
車企積極布局
今年以來,各主流汽車品牌紛紛布局智能駕駛輔助。年初,長安便提出了“北斗天樞2.0”計劃,長安深藍也推出S05智駕版車型,起售價在11.99萬元,未來3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吉利則發布基于AI“世界模型”等打造的“千里浩瀚”智駕系統,率先上市的搭載該系統的全新吉利銀河E8,指導價低至14.98萬元。
到了今年2月,智能駕駛“先行者”特斯拉攜自家FSD悄然入華,售價6.4萬元。經濟導報記者登錄特斯拉官網,發現在“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套件”頁面下,便有“FSD 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的介紹,稱未來推出的“受控道路和城市道路 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將使車輛將能夠在駕駛員極少干預的情況下完成絕大多數駕駛任務。
在此前的采訪中,濟南特斯拉中心相關負責人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如果啟動了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車輛將實現保持速度、跟車距離以及保持在車道內行駛;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車輛將實現自動輔助導航駕駛、自動輔助變道和自動泊車功能。“需要變道時,只需要開啟轉向信號燈,車輛就會計算最佳時機、調整車速,安全駛入相鄰車道,并繼續保持速度和跟車距離。”
業內普遍認為,上述特斯拉“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套件”的功能,為現在各品牌的智能駕駛輔助“打了個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開通加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需要支付32000元。
雖然比亞迪、長安、吉利等廠商將智駕車型價格打到了10萬元以內,但市場反響還有待觀察。經濟導報記者的一位親友,就在了解到智駕車型即將上市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購買“非智駕版”海鷗,原因是該車型優惠后比智駕版便宜了近萬元。馬中輝則表示,目前門店中各款車型均配有智駕版和“非智駕版”,銷售人員會根據顧客的實際需求來推薦。
智駕或成汽車“標配”
在談到智駕輔助系統的市場反響時,馬中輝回憶起前些年的工作經歷。“當時,顧客對新能源汽車不太了解,還有顧客問我們車輛漏不漏電的。”他半開玩笑地表示。
經過幾年的市場培育,他發現顧客現在再來咨詢,已經能代入自己的用車場景了。不少顧客直接表示,“我開車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學,或者我就是想要‘買菜車’,然后再讓銷售顧問推薦車型。這說明顧客對新能源汽車已經有了充分的了解。”
相對于對新能源汽車的充分認知,馬中輝坦言,目前消費者對智能駕駛輔助功能還不算太了解,想要充分了解,也需要一個過程。“希望隨著市場的逐步培育,更多的顧客會購買智能駕駛輔助車型,同時消費者也一定會了解到,智能駕駛其實就是輔助自己,讓駕駛體驗更舒適。”
山東省數字經濟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張鎮,曾經參與過多個汽車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他認為,智駕系統的應用不僅補齊了人工駕駛的短板,更是在一步步解放人力。所以,其實每個人都有輔助駕駛的需求,“所以智能駕駛輔助一定會越來越普及。”他表示。
作為AI領域的專家,張鎮認為,“智能駕駛汽車未來會遵循這么一條發展規律,即隨著智駕應用的越來越普及,相關軟硬件技術、算法一定會不斷正向迭代。這種正向迭代反過來會降低汽車的軟硬件成本,智駕汽車也將實現進一步的普及。”
張鎮認為,汽車工業自誕生到現在已有100多年了,燃油車的發展早已陷入瓶頸,能突破瓶頸的只有新能源汽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成熟,‘三電’這樣的硬件技術短時間內難有革命性突破,所以智能駕駛輔助乃至自動駕駛之類的軟性技術,已成為汽車工業公認的下一個增長點。”他表示。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