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成形”的圖景徐徐展開一幅真實的城市畫卷。今年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下稱“起步區”)批復建設4周年,也是“五年成形”的關鍵一年。
作為“五年成形”的沖刺之年,起步區以一組硬核數據交出高分答卷: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5%,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8%,規上工業增加值飆升34%,12項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市,9項指標貢獻度躋身前列。這片798平方公里的熱土上,“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的藍圖正加速轉化為現實。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全市第一,重大項目投資完成率超130%。”在3月2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起步區經濟發展部部長牟曉麗概括發展態勢隱含三個“最”——項目推進最快、產業含‘新’量最高、綠色轉型最深。
12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市
過去這一年,起步區主要經濟指標延續高位增長態勢。1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12項指標增速排名全市第一,9項指標貢獻度躋身全市前列。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8%;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2億元,稅收收入20億元,較上一年實現“雙翻番”。
本場發布會以“項目提升年·奮戰開門紅”為主題。2024年,起步區11個省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達137.4%,26個市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達139.8%,在濟南市重大項目現場觀摩綜合評議中再登榜首,項目投資加力提速。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起步區“五年成形”目標之前最后一個完整年份。站在“五年成形”倒計時節點,起步區已鎖定2025年目標:GDP增長8.5%,沖刺“十四五”收官戰。
可以說,起步區不僅是濟南的新窗口,更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國家實驗室”。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規劃啟動、200家高新企業構筑“熱帶雨林”的生態,都為起步區從“施工圖”到“實景畫”的戰略躍遷帶來了創新裂變。
匯聚發展動能向未來
2024年,起步區獲批全省唯一綜合智慧能源試點、全市唯一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試點,試點示范疊加突破,通過未來產業的加速布局,濟南起步區逐漸浮現出一座未來之城的模樣。
牟曉麗介紹,起步區啟動編制《起步區未來產業發展及山東未來產業園建設實施方案》《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發展規劃》,200MWh(兆瓦時)機械勢能項目入選省能源局新型儲能項目庫。低碳發展底色持續擦亮,印發《起步區碳達峰工作方案》《起步區能源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編制《起步區綠色低碳發展五年行動計劃》。
起步區加快“成形起勢”步伐,馳而不息抓創新、強產業、促發展、優生態,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顯著提升,持續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聚焦產業升級,起步區打造綠色經濟新增長極。印發《起步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實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業機會清單》等系列文件,創新了從規劃到行動、到招引的產業發展路徑和從“給政策”到“給機會”的轉變模式,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高效太陽能電池、氫能源等新能源研發與應用為主要業態的大制造產業,產業規模上千億元。
深化結構轉型,創建智慧能源新示范。都市陽臺二組團等“地熱能+”項目加快建設,供暖面積將達到22萬平方米。光大環保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等項目并網運行,年發電量約4.3億度,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75%以上,新能源利用率顯著提升。構建“H”型“骨架”電網,啟動500千伏先行變電站和220千伏萃青、北起等變電站建設,能源骨干網絡加速成型。建成投運國內首座全要素綠色低碳車網互動充換電示范站。
和美藍綠空間居和行有“新”意
起步區厚植生態本底,鋪展了一個人與自然共生的新畫面。《起步區生態保護規劃》編制,構建出“一河七廊、四澤八苑”的和美藍綠空間格局。
這個空間,居和行處處透露“新”意。

創新營建模式,起步區樹立綠色建筑新標桿。推進綠色建筑,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綠色建筑達標率100%,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二星級及以上標準。目前,在建綠色建筑約1400萬平方米,竣工約320萬平方米。聚焦重點環節節能降碳,探索推廣建筑師負責制,發展裝配式建筑,試點推行全過程BIM技術應用,逐步建立綠色建筑全過程監管服務機制。11個項目被列為山東省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創建項目。
重構交通范式,起步區繪就低碳出行新圖景。合理規劃布局區域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三級網絡,形成內外銜接、區域聯動的城市綠道體系。提升新建車站、TOD節點等交通設施綠色化智能化水平,集中規劃建設一批集加油、加氣、加氫、充換電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能源供應點。鼓勵綠色出行,構建快線、干線、支線等多層次公交網絡,12條公交線路高效運行;首批56輛搭載起步區產氫能電池的商用車上路運行,氫能無人機、氫能助力車完成研制,綠色交通場景愈加豐富。
一條黃河生態風貌帶蜿蜒于此。截至目前,起步區已完成黃河大橋至鳳凰黃河大橋段約11公里風貌帶建設,新增林地62萬平方米、綠道9公里,初步建立了連續的防護林帶,成為市民新的打卡地。
四年蝶變,起步區將“時間表”化為“成績單”:從一片待墾之地,躍升為綠色GDP增速領跑者;從政策試驗田,進化為智慧能源創新策源地。當黃河生態風貌帶與千億級產業集群交相輝映,這座“未來之城”正以“起步速度”詮釋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綠色是底色,創新是基因,開放是胸懷。2025年,“五年成形”倒計時開啟,濟南起步區的故事,開寫春天的色彩。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