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突破的浪潮中,具身智能正從單點突破邁向產業協同,開啟生態化發展新階段。
3月29日至30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人工智能主題日專場論壇中國具身智能大會(CEAI 2025)舉行,這也是中國具身智能領域首個影響范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大會。
當前,具身智能正在蓬勃發展,技術演進下,有許多方向值得探索。開幕式上,大會程序主席、浙江大學教授楊易發布了“具身智能十五大重點方向”和《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具身智能白皮書》。
此次發布的“具身智能十五大重點方向”是國內首次系統性地梳理具身智能技術的發展路線圖,分別為:多模態具身感知、具身自主學習、具身大模型、具身世界模型構建、具身操作、具身導航與路徑規劃、具身人機協同、群體具身智能、具身知識推理、具身智能仿真平臺、具身智能仿真到真實環境的遷移與泛化、具身智能安全、具身對話與交互、具身強化學習與自適應控制以及具身意識與情感。
開幕式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具身智能專委會正式成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孫富春教授宣讀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具身智能專委會成立批復并主持授牌儀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在大會上指出,具身智能既是人工智能的一種形態,更是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堆算力不可持續,基于生物啟發的具身智能前景廣闊。同時,具身智能既是學科交叉的新前沿,也是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新靶點。機器人當下備受關注,前景十分廣闊,但應當理性務實推動其創新發展,不要設定不切實際的發展,更不要一哄而上都去做具身智能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大會上表示,具身智能加持在人形機器人上面,是最好的具身智能典型案例,它最能體現上游、中游、下游的產業發展。
正如具身智能是典型的注重多學科交叉行業,本次參會企業不僅匯集了產業鏈基礎層的數據服務、軟硬件平臺企業,技術層的計算機視覺、類腦算法等技術層企業代表,還通過各類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充分展現了具身智能技術的落地成果。
從具備環境感知與情感交互能力的腦機接口算法技術,到高精度水上水下運動捕捉的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學平臺,再到可交流對話且動作靈活的人形機器人、可自主重構形態的模塊化四足機器人、搭載工業級AI大模型的柔性協作機械臂……大會現場,行業頭部企業以“硬核科技”詮釋具身智能的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