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聚力項目提升 開創強省會建設新局面”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9場,邀請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發展、聯動創新等情況。

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張喆介紹,2024年,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新設企業1.5萬家,占全市18.6%;實際使用外資5.8億美元,占全市37%;進出口總額950億元,占全市42%。新形成9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網絡貨運平臺涉稅服務管理“票e真”模式入選商務部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不動產“帶封過戶”自行處置新模式、經營主體公益清算強制退出新機制2項成果推薦參評國家級復制推廣案例;整車出口貿易便利化改革等14項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

推動“藥食同源”商品進口通關便利化、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等改革試點落地,在培育貿易新增長點、助力醫藥研發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建設全省首個跨境數字服務平臺、“易魯通”國際貿易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等載體平臺,助力企業拓展國際業務。打造國家文化出口和國家文化貿易“雙基地”,帶領沿黃九省500多個文化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加強省級自貿聯動創新區建設。建設山東算網濟南都市圈算力服務專區,開展濟南都市圈外國投資者主體資格證明文件互認,推動都市圈要素資源流通便利。加強黃河流域聯動創新。構建“港口延伸、便捷通關、海鐵聯運、關港互動”的黃河流域內陸港群數字化創新發展模式,實現公鐵水空多式聯運、高效銜接。加強魯疆、魯瓊自貿聯動。與喀什自貿片區共建魯疆企業出海(喀什)協同創新中心,推動開通首條濟南-喀什貨運專線。推動山東健康集團、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與海南博鰲樂城合作,共享海南醫療領域先進政策。

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將大力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實現制度型開放水平、系統性改革成效、開放型經濟質量全面提升。
突出自貿特色,實現打造制度型開放示范區“一個目標”。做大做強自由貿易主責主業。推動大宗貿易、離岸貿易等國際貿易發展,建設山東能源國際貿易產業園,年度新招引企業不少于30家,貿易額不少于300億元。充分釋放體制機制改革活力。進一步完善“1+1+3”自貿運行體制機制,優化濟南片區與歷下、歷城、濟南高新三區政策、資源匹配,聯合推出服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釋放自貿創新紅利。
緊盯項目提升,推動創新和產業“雙輪驅動”。著力推動特色產業聚勢而強。高標準推進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促進平臺建設,舉辦細胞基因治療技術與AI賦能交流大會,打造區域生物醫藥產業高地。著力推動新興產業乘勢而上。提升國家文化出口和對外文化貿易“雙基地”運營水平,培育數字文化、游戲產業等新興業態,打造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區。用好山東科技大市場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助力新孵化科技型企業不少于5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20億元。著力推動未來產業起勢而進。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領域,推進網安試驗區、數字經濟特色集聚區建設,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孵化中心和加速平臺。

爭取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突破。落地實施易貨貿易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開展電影后期制作服務。拓展“貸款+外部直投”業務,深化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基金試點。爭取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突破。開展細胞治療生物醫學前沿技術服務試點,探索細胞治療臨床轉化應用。開展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促進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爭取資源要素跨境流動創新突破。推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落地,提升跨國企業跨境收付便利度。制定分場景分領域的數據出境管理清單和配套管理辦法。推進山東自貿試驗區跨境數字服務平臺2.0等載體建設,構建全市首個跨境可信數據空間。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