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北交所將審議岷山環能高科股份公司(下稱“岷山環能”)的IPO申請。該公司擬發行不超7000萬股(含本數,不含超額配售部分),募資2.95億元,用于用戶側儲能電站、動力電池回收、智能礦山回收項目一期建設及材料科學實驗室及光伏能源項目。
岷山環能招股書上會稿顯示,該公司是一家集原生資源清潔生產、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高新材料制造為一體的資源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底吹熔煉-熔融還原-富氧揮發”技術為核心技術。
但從北交所的問詢和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該公司目前仍存在八大問題,在監管部門要求嚴把上市入口關的大背景下,岷山環能明日能否過會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首先,岷山環能并不是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
從人員上看,截至2024年底,岷山環能員工共有1023人,其中碩士以上僅有5人,本科為64人。從研發費用看,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436.36萬元、2056.40萬元和2306.64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0.55%、0.70%和0.80%。
更令人關注的是,報告期內(2022年至2024年),岷山環能使用超齡、退休返聘人員的占比分別為14.05%、12.21%、10.17%。截至2024年底,該公司使用的超齡及返聘人員數量仍有104人。這些人員中,絕大部分(100人)沒有繳納工傷保險。
至于大量使用超齡、退休返聘人員是否符合國家政策導向,這些超齡、退休返聘人員具體干什么工作,在沒有繳納工傷保險的情況下,萬一出現工傷如何處理等問題,岷山環能均沒有給出解釋。
其次,公司生產的產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雙高”產品。
深交所問詢顯示,岷山環能產品中“鉛錠-原生鉛”就屬于“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而且該產品是其主要產品之一。報告期各期(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原生鉛錠銷售收入分別為8.68億元、7.1億元和7.65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依次為33.64%、24.24%和26.52%。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種高污染業務,報告期竟然都是虧損狀態。上會稿顯示,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原生鉛毛利率分別為-4.12%、-4.46%、4.74%。
真不明白,岷山環能為何要虧損生產“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上市后如果大幅減產或停產,公司會否出現固定資產“大額計提”,從而業績大幅下滑?
另外,根據《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環辦大氣函〔2020〕340 號)等有關政策,報告期內,公司所在城市要求在空氣質量橙色及以上預警期間,電解鉛和硫酸品種限產30%。報告期內,按核定產能折合鉛、硫酸全天限產天數在20至30天之間。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如發行人生產的產品涉及“雙高”產品,需說明相關產品所產生的收入及占發行人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以及是否為發行人生產的主要產品。發行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雙高”產品的生產,以及采取相關措施對發行人未來生產經營的影響。如發行人產品屬于《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 年版)》中“高環境風險”的,需說明發行人是否滿足環境風險防范措施要求、應急預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近一年內是否未發生重大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等要求。
可見,監管部門及交易所對涉及“雙高”產品的企業上市是非常謹慎的。
第三,岷山環能宣稱自己是“清潔生產”,但其在環保及安全方面卻屢屢出現違法違規情況。
報告期內,岷山環能及子公司因部分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未在規定時間內向公安機關備案,存在安全生產措施不完備、設施損壞等事項,報廢車輛進入廠區運輸,未執行安陽市環境污染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關于實施橙色預警(Ⅱ級響應)特別管控的通知停產要求,存在排放數據的原始監測記錄保存不完整等違規行為,共受到四次行政處罰。
除上述情形外,報告期內,主管機關對該公司及其子公司進行檢查過程中,發現存在生產過程中煙氣、粉塵外溢,制酸尾氣排放口自動監控設施及分析儀顯示數據量程漂移幅度超過《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的限定,建設項目重大變更未重新報批即開工建設等違法違規情形。
第四,公司募投項目“用戶側儲能電站”“光伏能源項目”真的能賺錢嗎?
岷山環能問詢回復文件顯示,以2024年6月為例,該公司用電均價為0.69元/度,高峰時段(含尖峰時段)用電均價為1.03元/度。根據公司測算,這兩個項目投產后,按時段加權替代上網購電年均價都是0.7元/度。擬建設的儲能電站項目年均放電量13918.29萬度,占公司最近三年年均用電量的68.42%。該項目主要通過低谷儲電高峰用電,實現公司節約用電成本,不涉及上網售電。
上會稿顯示,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1949.23萬元,其中設備采購投資1484.64萬元,建成后運行期25年,該公司每年發電成本118.44萬元,其中折舊攤銷費用為92.19萬元。
這里面最大的疑問就是發電成本及折舊攤銷費用,光伏發電設備真的能完整使用25年嗎?發電效率會否遞減?該項目建成后需要多少人運營,工資又是多少?
儲能電站項目也存在同樣問題,儲能電站項目總投資3695.15萬元,其中設備采購及安裝支出3273.44萬元。建成后運行期15年。該公司測算的年均購電成本為8621.41萬元,年均放電收入為9742.8萬元,年均儲能電站設備折舊運營成本為531.46萬元。不知其在測算時,有沒有考慮到設備儲能效率遞減、設備損壞后更換及維修、人員工資增加等情況。
這兩個項目投產后,果真能帶來凈利潤嗎?
第五,無真實交易背景歷史票據融資暗藏合規爭議,3000萬元資金究竟流向何方?
2016年,前海海航供應鏈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海航供應鏈”)與岷山環能簽署《供應鏈服務協議》,以不具有真實交易背景的供應鏈融資方式,海航供應鏈向岷山環能短期出借資金并收取利息。盡管岷山環能辯稱其未違反《票據法》第102條、第103條及《刑法》第194條票據詐騙罪規定,且獲屬地人民銀行及金融局出具無處罰證明,但其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操作違反《票據法》第十條“真實交易關系”原則,合規瑕疵難以回避。
另外,岷山環能在本次違規融資中,損失了3000萬元左右。主要原因是該公司通過關聯方安陽開泰向大松科技預付鉛精礦采購3000.80萬元,大松科技大股東與海航供應鏈高管存在親屬關系,后大松科技無力償還,該公司受讓該筆債權,已全額計提減值。
岷山環能稱,2019年,時任海航供應鏈總經理離職后,經公司了解及后續查詢公開判決得知,海航供應鏈時任總經理和大松科技公司控股股東(法定代表人)系夫妻關系,而此前二人向發行人有意隱瞞了彼此為夫妻關系的情況。
但在無真實背景交易中,流向大松科技的3000萬元資金最終流向了哪里?外人不得而知,岷山環能也沒有披露。這里面究竟有沒有利益輸送呢?
第六,大塊資產權屬存在瑕疵,核心資產被抵押貸款
產權清晰是上市公司的最基本要求,但因河南省未將安陽市納入集體土地入市試點,岷山環能通過簽署租賃協議,長期租賃使用尚未辦理使用權證書的集體建設用地,面積合計109786.71平方米。此外,該公司尚有40176.96平方米房產未辦理產權證書,主要建設于公司租賃取得的集體建設用地上,涉及電池拆解車間等配套車間。
岷山環能表示,未來如果政策等方面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司存在因為租賃集體建設用地尚未備案以及房屋建筑物尚未辦理產權證書等資產權屬瑕疵,導致相關建筑物被拆除、相關生產車間被迫搬遷并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的風險。
招股書顯示,為取得貸款機構授信,岷山環能將名下房產、設備、土地等資產進行抵/質押,公司所有權或使用權受到限制的資產金額合計3.86億元,占公司總資產26.54%,該資產為公司生產經營的核心資產,如果未來公司的經營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司不能按時足額償還到期債務,抵/質押權人可能對該等資產采取強制措施,導致公司無法正常生產經營。
第七,每年3000萬左右利息費用,公司究竟貸了多少款?
2022年至2024年,岷山環能支付的利息費用分別為3486.44萬元、3637.8萬元、2627.54萬元。這說明該公司在2021年股權融資后,仍面臨非常大的資金缺口壓力。那么其目前的有息借款總額為多少?主要干什么用了呢?
第八,不能上市就恢復對賭協議,22名名投資者是看好公司前景還是想利用公司上市發筆財?
申報稿顯示,根據投資協議約定,在岷山環能本次上市審核未獲通過或通過后上市發行失敗(如有)的情況下,公司實際控制人有義務購買安陽經開產投等共計22名投資人(目前共計持有公司9.46%股權)持有的公司股份,購買價格為其此前向公司增資的入股價格并加付約定利息。
至于上述22名投資人入股總金額有多少,約定利息是多少?公司一旦不能上市,實際控制人是否有能力支付上述巨額入股資金?在上市是生死攸關問題的背景下,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會否想盡一切辦法上市,如何保證信披真實完整?這些問題岷山環能都沒有進行說明。
對于以上疑問,經濟導報記者近日通過郵件采訪了岷山環能。但該公司表示,目前屬于靜默期,無法回復記者的提問。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