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上市險企業績上揚的情況下,連續5年盈利的“電力系”險企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誠保險”)卻虧損了,2024年其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69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永誠保險在業務合規和內控方面也存在問題,僅在2024年第四季度,永誠保險就收到金融監管部門開出的6張罰單,合計罰款金額高達80萬元。與此同時,多家“電力系”股東正在尋求退出永誠保險。
業績大變臉
近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永誠保險(834223.NQ)公布了2024年度報告。年報顯示,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00億元,同比減少3.96%;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69億元,同比擴大585.99%。而此前的2019年至2023年,永誠保險已連續5年實現盈利,凈利潤分別為1.09億元、1.49億元、1.1億元、0.93億元、0.97億元。
年報顯示,2024年度,永誠保險實現合并利潤總額-6.31億元,其中承保虧損8.40億元,綜合成本率115.19%,主要是受到海外大案、極端災害天氣和保證險業務虧損影響7.67億元;營業支出合計67.28億元,同比增加7.82%,主要是綜合賠款增加所致;應收保費年末余額為9.43億元,較年初減少44.80%,主要通過開展應收攻堅行動、強化清收督導,實現了歷史存量應收壓降。保險業務收入本年金額為69.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84%,是由于停止新增融資性保證險業務導致公司保險業務收入下降。

此外,永誠保險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4年永誠保險凈資產收益率以及總資產收益率均為負值,分別為-23.16%、-4.27%,投資收益率僅為0.6%,低于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財險公司5.51%的行業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家由中國華能等實力雄厚的大型電力企業集團和產業投資集團共同發起組建的全國性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現在多家“電力系”股東正在尋求退出永誠保險。
2021年9月,大唐資本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永誠保險股份,占總股本的7.6%;2022年12月,華電資本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平臺掛牌出售永誠保險股份,占總股本的7.6%;2023年7月,南網資本在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永誠保險3.28%股權;同年9月,國家電投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永誠保險股份,占總股本的6.57%;2024年4月,華電資本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持有的永誠保險7.6%股權。
上述電力系股東掛牌轉讓合計25.05%股權,雖被解釋為“央企回歸主業”,但失去了“電力系”的加持,永誠保險未來的前景增加了變數。
多次被罰
永誠保險去年受到過多次處罰,涉及業務合規性和風控多方面問題。
2024年6月17日,因永誠保險寧波分公司存在業務數據不真實和虛掛中介業務問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寧波監管局給予永誠保險分公司罰款42萬元、相關責任人警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
2024年9月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向永誠保險山西分公司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永誠保險山西分公司存在給予投、被保險人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問題,給予永誠保險山西分公司罰款30萬元、相關責任人警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
僅在2024年第四季度,永誠保險就收到金融監管部門開出的6張罰單,其中在山東有3張罰單,3張罰單累計罰款金額為24萬元。
2024年10月3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海南監管局向永誠保險海南文昌和陵水支公司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因上述支公司存在虛列費用問題,給予永誠保險文昌支公司罰款21萬元、永誠保險陵水支公司罰款18萬元、相關責任人警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
2024年11月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濱州監管分局向永誠保險濱州中支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因存在編制虛假材料問題,給予永誠保險濱州中支罰款10萬元、相關責任人警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
2024年12月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向永誠保險青島分公司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永誠保險青島分公司存在團體意外保險業務承保管理不規范問題,給予永誠保險青島分公司罰款1萬元的行政處罰。
2024年12月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榆林監管分局向永誠保險榆林中支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永誠保險榆林中支存在給予被保險人合同外利益問題,給予永誠保險榆林中支罰款6萬元、相關責任人警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
2024年12月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濮陽監管分局向永誠保險濮陽中支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永誠保險濮陽中支存在未按規定使用經審批的交強險保險費率問題,給予永誠保險濮陽中支罰款11萬元、相關責任人警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
2024年12月31日,國家金融監管管理總局濟寧監管分局向永誠保險濟寧中支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永誠保險濟寧中支存在虛構中介業務方式套取費用問題,給予永誠保險濟寧中支罰款13萬元、相關責任人警告并罰款的行政處罰。
針對上述情況,經濟導報記者通過郵件的方式致函永誠保險方面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