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已啟動上市輔導,擬在科創板上市,由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如果一切順利,科創板將迎來首家商業航天上市公司。
藍箭航天是全國首家取得全部準入資質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并于2018年10月27日完成中國首次民營運載火箭發射。
今年6月,《2025全球獨角獸榜》發布,藍箭航天以200億元企業估值位列榜單第418位。
打造航天領域科技綜合體
輔導備案報告顯示,藍箭航天控股股東為張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繪科技信息咨詢中心(有限合伙),占公司14.68%的股份。

據公開資料,藍箭航天是國內領先的航天運輸系統創建及運營企業,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構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為中心的“研發、制造、試驗、發射”全產業鏈條,打造航天領域的科技綜合體,為全球市場提供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航天運輸服務。如今,公司已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基礎設施戰略布局,覆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從設計研發、試驗檢測到總裝生產的全流程研制體系與研制能力。
2023年7月,藍箭航天完成全球首款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遙二成功入軌,朱雀二號成為中國民商航天首款進入量產及商用的液體火箭。2025年4月15日,藍箭航天第100臺天鵲系列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在浙江湖州動力制造基地正式下線,標志著我國民營商業航天在火箭動力系統領域成功實現了從“單臺突破”到“批量制造”的跨越,開啟規模化應用新階段。這不僅意味著其具備了支持多發可復用火箭運行的制造能力,也為未來高密度、低成本發射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藍箭航天方面表示,公司將持續聚焦液氧甲烷動力系統和液氧甲烷火箭的核心技術攻關和性能優化,推進運載火箭的復用化、批量化、智能化發展,構建更高效、更可靠、更具成本優勢的商業航天發射平臺,服務國家衛星互聯網工程及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2025年6月20日,藍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一級動力系統試車,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發射2號工位順利完成。
2024年12月,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對藍箭航天投資9億元;2024年11月,公司入選《2024福布斯中國創新力企業50強》;2025年6月,《2025全球獨角獸榜》發布,藍箭航天以200億元企業估值位列榜單第418位。
2025年7月,公司與中金公司簽署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進程。
已累計融資12輪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持續加大對商業航天的政策支持力度。今年6月18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以設置科創成長層為抓手,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并擴大適用范圍,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更多前沿科技領域企業上市。僅一個多月之后,藍箭航天即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
據悉,商業火箭行業前期研發周期長,直到商業發射階段才能獲取批量訂單并形成規模收入。但另一方面,我國目前航天運力缺口巨大,火箭企業一旦與客戶形成穩定合作關系,其后續增長預期較為穩定,有市場機構預計,2027年我國火箭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數百億元。
企查查顯示,藍箭航天自成立以來已累計融資12輪。最新的一輪融資為2024年12月,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對藍箭航天投資9億元,成為藍箭航天歷次融資中單筆投資金額最大的投資機構,資金將主要用于藍箭航天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的研制、試驗測試及生產。此輪融資也是藍箭航天的D輪融資。
藍箭航天目前機構股東中包括碧桂園創投、領中資本等,不過紅杉資本等部分機構股東已在今年5月退出。
領中資本管理合伙人黃巖此前曾表示,其作為早期投資人,正是看中藍箭航天在火箭發動機自主研發、量產及發射驗證上的硬核壁壘,盡管早期不被市場理解,也會因“絕對剛需”逐漸被接納,“如今政策為這類技術領先但尚未盈利的企業開了綠燈”。
據企查查7月30日更新的信息,藍箭航天多位“董監高”發生職務變更。其中,張晨從董事調整為董事、副總經理,戴政從監事調整為副總經理,浦檳巖、林樂、肖建國、劉彬增選為董事,譚姝婷新任財務負責人。與此同時,公司有7位主要成員退出,具體包括:副董事長王建蒙,董事范永武,董事、財務負責人吳星宇,監事會主席周立,監事張小平,監事張碧薇,監事黃巖。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