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力“向上”、傳統煤電面臨轉型。華能國際(600011.SH)7月30日發布的一則關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為華能曲阜熱電有限公司(“曲阜熱電”)兩臺機組面臨關停的“命運”留下伏筆。
根據公告,曲阜熱電受相關政策影響計提長期資產減值 1.17 億元。這也意味著,華能國際將在發力新能源電力的道路上繼續“輕裝前行”。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2025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處在5%—6%左右,全國新增電源裝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華能國際202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20.32億元,同比下降5.7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2.62億元,同比增長24.26%,每股收益為0.50元。上半年,公司火電板塊稅前利潤匯總金額為80.66億元,同比增利35.60億元;風電板塊稅前利潤匯總金額為39.10億元,同比減利1.21億元;光伏板塊稅前利潤匯總金額為18.23億元,同比增利5.78億元。公司新增并網可控發電裝機容量7987.31兆瓦,均為低碳清潔能源項目,公司低碳清潔能源裝機比重同比提高6.34個百分點。
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把握燃料價格下行窗口,科學統籌煤炭長協與現貨采購,進一步降低燃料成本,火電板塊利潤同比增長;二是新能源規模有序擴增,光伏板塊利潤穩中有增。
據悉,華能國際的電廠分布在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新能源項目大多分布在消納能力較強、電價相對較高的區域,通過堅持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群化開發,目前已在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海南等沿海地區形成海上風電發展帶,保障了新能源項目的收益率水平。
經濟導報記者從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獲悉,按照政策,曲阜熱電兩臺機組今年年底全部關停。對此,曲阜熱電已經開始一系列包括“走出去”創收、“育人才”增效、“抓改革”落地等舉措在內的“自救行動”,為轉型開辟新的發展空間,目前經過積極爭取,兩臺機組關停時間有望延期到明年4月。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