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港口渤海灣港濰坊港區順利完成東南亞件雜貨航線“進口鉀肥+出口噸袋貨物和設備”裝卸船作業,這是渤海灣港首次將化肥進口通道與新時代“下南洋”件雜貨通道結合,打造東南亞件雜貨航線“重去重回”新模式。
據了解,在業務初期,東南亞方向的件雜貨主要作為“林木紙”供應鏈服務的回程配載貨源進行培育。隨著“林木紙”供應鏈的逐步穩定,濰坊及周邊的鋼材、化工品、機械設備等件雜貨市場逐步形成規模,渤海灣港積極推動航運、物流等要素融合,構建起東南亞件雜貨班輪航線,于今年年初搭建起新時代“下南洋”件雜貨供應鏈服務體系,與“林木紙”供應鏈服務形成濰坊—東盟“重去重回”操作模式。
今年以來,渤海灣港在前期“越南—濰坊”進口鉀肥通道常態化操作情況下,秉承“以創新開拓應對變局”的理念,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動向與政策變化,以供應鏈思維為導向,通過物流資源驅動,持續優服務、增效率,為客戶提供從物流方案設計到裝卸工藝優化的全流程增值服務,實現東南亞化肥與件雜貨兩條通道與貨物流轉的高效銜接,保障腹地進出口供應鏈穩定。
“隨著東南亞外貿件雜貨班輪精品航線的優勢日益凸顯,我們積極聯動上下游客戶和航運、物流等要素,成功開辟外貿件雜貨出口新渠道,不僅實現航線由單一噸袋貨源到鋼材、設備、大件、集裝箱等多品類并舉的轉變,貨源腹地也從山東省內拓展至全國各地,實現‘中國貨山東出’,同時也推動港口貨源結構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品質跨越。”渤海灣港市場營銷中心業務經理韓明磊說。
針對該船次裝卸噸袋貨、設備、集裝箱等貨物品類多、作業模式復雜情況,濰坊港區各生產單位高度重視,提前謀劃。“我們聯合各基層站隊和裝卸工藝小組召開專項船前會,系統梳理作業流程,深度剖析風險,制定完備的裝卸船方案與應急預案,科學調配資源,優化交接班流程,達成‘人停機不停’,有效提升設備利用率與作業連續性。”濰坊港區調度室副主任孫建光說。
渤海灣港將立足山東港口一體化發展平臺,聚焦外貿件雜貨通道拓展、小清河支線通道開通、渤海灣“黃金水道”等要素,全面提升渤海灣港外貿件雜貨通道的服務能力和輻射能力,實現由“單一港口運營商”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轉型升級,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通訊員 任科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