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價波動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黃金理財市場熱度攀升。
今年上半年,黃金類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07%,其中部分黃金類理財產品因達到合同規定的收益率而終止,平均止盈收益率超4.0%。
在黃金高位震蕩背景下,投資者還能投資黃金類理財產品嗎?
含“金”理財產品受追捧
8月9日,濟南市民王女士來到一家商業銀行咨詢黃金類理財產品時卻被告知暫時沒有。

“我有一只理財產品即將到期,想買一些黃金類理財產品,結果理財經理說我暫時沒有此類產品。”王女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該銀行理財經理張萍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剛才搜索了產品庫,近期暫時沒有新的黃金類理財產品,上個月銷售的幾款黃金類理財產品剛一推出就被搶購一空,很受歡迎。”
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王女士之所以關注黃金類理財產品,是因為她此前購買的黃金類理財產品收益頗豐。“我一直都傾向于固收+的理財產品,從去年開始,金價一直漲,有的固收+的理財產品會配置一部分黃金資產,就購買了這種黃金類理財產品,希望可以拉高理財收益。結果確實不錯,有兩只黃金類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收益可觀。”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上半年,理財公司共發行黃金類理財產品44款,今年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07%。
招銀理財在近期宣發黃金理財產品的微信推送中稱,“新生代‘黃金+’有望帶你穿越周期”。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黃金+”理財產品已止盈3只“目標盈”,平均止盈收益率超4.0%;R2中低風險結構性理財,平均敲出收益率4.28%。
在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級資產管理師李娜看來,“黃金+”實際上是一種配置理念,在多資產組合中加入黃金,作為風險對沖與收益平滑的重要因子。“理財公司通過黃金ETF、衍生品等工具推出黃金類理財產品,既降低投資門檻,又兼顧風險控制。”
張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市場上已有的“黃金+”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固收+黃金”為主,固收資產占比較大,為產品提供穩定的收益基礎,黃金資產則起到增強收益彈性的作用;另一類是掛鉤黃金標的的結構化理財產品,其收益與黃金走勢密切相關,通過精巧的產品設計,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艾亞文表示:“近期,隨著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多家機構積極響應,調整并增加了對黃金資產的布局,加速發行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在投資組合中增加黃金資產的配置比例。”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市場上有公開數據的黃金類理財產品絕大多數配置了5%至10%的黃金,個別產品黃金配置比例達到30%。
“整體看來,上半年,隨著國際金價上行并保持高位震蕩趨勢,理財公司對于黃金理財產品的布局力度有所加強,產品運作情況整體穩定,收益表現相較于無風險利率而言具有明顯優勢。”普益標準研究員何瀚文分析認為。
黃金+理財跟不跟?
金價高位震蕩,銀行理財公司加速對黃金類理財產品的布局,那么對于投資者而言,當前還是上車“黃金+”產品的好時機嗎?
在張萍看來,投資者對待黃金的態度應該是“配置”而不是“投機”,黃金作為抗風險資產適合長期持有,不宜短期博弈。投資者需要關注產品結構,優先選擇風險等級R2及以下、策略透明的產品,警惕高杠桿衍生品。
“雖然黃金類理財產品風險相對較低,但當前黃金價格處于高位,短期內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調,存在一定的風險。投資者還應動態跟蹤宏觀環境,畢竟黃金價格受美元指數、地緣政治等的影響,需結合全球經濟形勢調整配置。”張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認為,當前黃金價格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短期市場波動可能加劇。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元走弱趨勢、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央行持續穩定的購金需求等因素,將為金價提供有力支撐。
普益標準也建議投資者,一方面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地緣政治局勢等因素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黃金價格的影響;另一方面應分散投資,將黃金類理財產品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與其他資產進行組合投資,以實現資產的多元化配置。
“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將黃金配置比例控制在家庭資產的5%至10%區間,明確黃金資產的配置邏輯,根據個人風險偏好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具體而言,低風險偏好投資者可考慮銀行積存金等穩健型產品;中等風險承受能力者可布局黃金ETF;高風險偏好投資者則可適當參與黃金期權等衍生品投資。”劉有華建議。
李娜建議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充分了解黃金理財產品特性、收益方式、風險等級等信息,并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購買;同時應秉持理性投資理念,在國際金價高位震蕩趨勢下應以資產長期保值增值為目的進行投資,避免因金價短期波動而盲目買賣。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