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一則“中電魯北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51%股權轉讓”公告,顯示出國家電投在新能源領域繼續“調整”的動作。
中電魯北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冊地位于濱州市無棣縣,注冊資本金3000萬元,由中電(濱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5%)、中能聯(山東)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39%)、山東創能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國家電投集團綠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6%)共同投資而成,法定代表人李虎,與中電(濱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系同一人。公司經營范圍:發電、輸電、供電業務;熱力生產和供應。一般項目: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農業專業及輔助性活動;漁業專業及輔助性活動。
此次轉讓為捆綁轉讓,轉讓底價為554萬元。其中,轉讓方中電(濱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標的企業45%股權對應的轉讓底價為508萬元、國家電投集團綠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有標的企業6%股權對應的轉讓底價為46萬元。
中電(濱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系中國電力(02380.HK)全資控股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綠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國家電投全資控股子公司。這也意味著,國家電投全面退出中電魯北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


財務指標顯示,截至今年7月31日,中電魯北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營業收入71.37萬元、凈利潤3.6萬元,資產總計2499.15萬元、負債總計1550.27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轉讓公告,中電魯北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元,實收資本851.86萬元,其中,中電(濱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認繳出資1350萬元、已實繳391.05萬元,尚有958.95萬元未繳足;國家電投集團綠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認繳出資180萬元,已實繳30萬元,尚有150萬元未繳足,此次轉讓的受讓方應當承擔繳足上述未繳出資的義務。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國家電投主動剝離低效資產,重構新能源業務。自去年下半年起,國家電投的投資重心就開始“遠光伏近風電”:2024年,新增風電裝機近1000萬千瓦,同比增長19.06%,但同期新增光伏裝機增速放緩4.58%。
2024年至今,國家電投已累計轉讓26家新能源公司股權,其中多數涉及光伏業務。在山東,除了要退出中電魯北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國家電投控股的電投能源(002128.SZ)去年8月掛牌轉讓山東那仁太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股權。電投能源認為,該公司屬低效資產,轉讓其股權,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節約管理成本。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