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興制藥(688136.SH)公告稱,公司正籌劃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相關事宜。這標志著這家致力于生物醫藥研發的山東創新藥企業,其國際化戰略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科興制藥歸母凈利潤同比上升576.45%,海外銷售收入達到1.88億元,同比增長108.94%。
沖刺A+H
據悉,科興制藥本次H股上市相關細節尚未確定,需提交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并需取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等相關政府機構、監管機構的備案、批準或核準。
科興制藥表示,公司籌劃本次H股上市,旨在深化“創新+國際化”戰略布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力及國際品牌形象,同時借助國際資本市場資源與機制優勢,優化資本結構,拓寬多元融資渠道。
公開資料顯示,科興制藥成立于1997年8月,位于濟南市章丘區,2020年12月登陸A股市場,是一家主要從事重組蛋白藥物和微生態制劑的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專注于抗病毒、腫瘤與免疫、血液、消化、退行性疾病等治療領域。
2024年,科興制藥業績實現扭虧為盈,實現營業收入14.07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3148.09萬元。今年一季度,科興制藥實現營業收入3.54億元,同比下降1.97%;實現歸母凈利潤2557.72萬元,同比增長106.21%。
同日,科興制藥還公布半年報顯示,公司歸母凈利潤漲超5倍,營業收入卻持續下降。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7億元,同比下降7.82%;歸母凈利潤為8034.45萬元,同比上升576.45%。
對于業績變化,科興制藥表示,受集采等因素影響,國內銷售收入有所下降,但隨著白蛋白紫杉醇在歐洲市場放量增長,海外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公司上半年總體收入同比小幅下降;與此同時,公司持續聚焦“精準配置、降本增效”,通過推行全業務鏈條的精益管理,不斷提升運營效能,帶動銷售費用同比下降,管理費用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同比翻倍。
海外收入增長108.94%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科興制藥于上市初期明確了“創新+海外商業化”的發展戰略。
報告期內,科興制藥持續開展創新藥的研發,獲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如GB19項目完成高濃度皮下注射制劑的開發。目前,公司自有主力產品有6個,引進品種19個,多個項目進入臨床III期,如GB05(干擾素α1b吸入溶液)、GB-K02(聚乙二醇化G-CSF)等。目前,GB18腫瘤惡病質藥物已取得中、美IND批件,對標全球領先同靶點同適應證輝瑞管線Ponsegromab,有明顯的差異化優勢。
2024年,公司研發支出卻大幅下降。年報顯示,公司研發費用為1.68億元,較上年的3.45億元減少1.77億元,降幅達51.30%,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例從2023年的27.39%下滑至11.94%。不過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8166.26萬元,同比增長1.66%。
從整體費用上來看,科興制藥今年上半年明顯減少,期間費用為3.9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448.09萬元。其中,銷售費用為2.55億元,同比減少23.86%;財務費用為1197.87萬元,同比減少37.31%;管理費用為4344.3萬元,同比增長2.89%。
在海外商業化方面,科興制藥也取得一定進展。目前,海外商業化平臺已實現40多個國家,人口過億、GDP排名前三十的新興市場國家全部覆蓋,公司產品人促紅素注射液在巴西、菲律賓、埃及、秘魯等國家已成為當地EPO領先品牌產品。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銷售收入達1.88億元,同比增長108.94%。
此前,科興制藥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深圳科益醫藥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科益醫藥”)擬通過詢價轉讓方式轉讓所持公司股份603.77萬股,占總股本比例3.00%,轉讓原因為自身經營發展需要。
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該股東年內第二次減持。據科興制藥7月9日的公告,6月26日至7月9日,科益醫藥已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598.9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00%,減持套現金額達2.21億元。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